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发

    说话的却不是李木。而是他旁边的一个同伙,曾经作为衙役,这人对于大宋律令还是有些了解的,明白束手就擒或许只是吃几年牢饭,若是顽固反抗的话,轻则刺字充军,重则处决斩首也不奇怪。

    “很好,放下兵器,慢行过来。”刘仁之欣慰似的笑了下,继续说道:“你们三个考虑清楚没有,若是敢负隅顽抗,袭官欺上的罪名肯定是跑不了,到那个时候,天下再大,也无尔等安身之地。”

    有榜样在前,其他两人犹豫了片刻,也十分识趣的放下手里的家伙,与之前那人双臂微微摊开,缓步向前轻移,当走近之时,几个衙役如狼似虎的扑上前去。十分熟练的解开他们的腰带,将其绑缚起来。

    “兄弟,看在以前的情份上,轻点儿。”

    “放心,跑不了的,用不着捆那么紧,快勒进肉里了。”

    三人低声哀求起来,然而几个衙役丝毫不为所动,将他们全身搜查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遗漏之后,有人好心的衙役,才悄声提醒说道:“大人在看着,不敢留手,忍耐一下,自求多福吧。”

    “李木,你还楞着干什么。”突然之间,脸色阴沉的刘仁之暴喝起来:“还不快些跪下向楚大人请罪。”

    “哐铛”

    眼睛溜溜眼了几圈,李木甩手将长刀扔到旁边,扑通一下,双膝生硬着地,发出沉闷的声音,满面悔恨的表情,哭颤说道:“大人,小人糊涂啊。”

    “绑了。”刘仁之挥手,转身又变换脸色,轻声说道:“大人,你看……。”

    “押回衙中。严加审讯,本官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楚质淡然说道,悄然松了口气,说句实话,平时看电视剧,那些主角总是在枪林弹雨中面不改色,本以为自己也能做到,没想当身临其境,面对几把闪晃晃的长刀,却发现心里难免有几分紧张。

    淡定、淡定,连这点小场面也应付不了,岂不是惹人笑话,楚质悄悄地抹去手心的汗渍,尽量显得从容不迫的模样说道:“问清他们是否还有其他同伙,这等害群之马定要全部揪出来,绝不可轻饶。”

    说着楚质忍不住冷哼起来,今日的行程安排本来是巡察山角下那段湖岸的挖掘工作的,只不过巡视片刻,突然想到范仲淹前几日的吩咐,就心血来潮的上来了解情况,幸好如此。不然也不会发现这件事情。

    居然有人敢假冒县衙官差,以县衙的名义招摇撞骗,而以百姓畏官如虎的性格,肯定不敢上报揭露,这样说来,如果不是碰巧撞见,想必自己一定会被蒙在鼓里,自己身为钱塘知县,这笔帐自然是算到自己头上,那自己苦心营造的清誉,岂不是毁于一旦。

    指不定百姓还以为自己明里说一套,背后又做一套呢,想到自己差点让人乱棍打走,楚质怒火中烧,很想上前踹死几个败坏自己名声的小人。

    敏锐察觉知县大人满胸的愤怒,刘仁之与几个衙役自然唯唯诺诺,就要押着李木四人打道回府,村民之中突然闪出一条通道,一个发须皆白,大约有七八十岁的老头,在两个青年村民的搀扶下,颤着步子走了过来,口中呼道:“县尊,主簿,小民来迟了,万望恕罪。”

    “你是……冯大柱。”迟疑了下,刘仁之试问道。

    “正是小民。”甩开两个青年小伙的搀扶,村正冯大柱一步三颤的走了过来,巍巍鞠躬施礼说道:“拜见县尊、主簿。”

    尊老爱幼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楚质与刘仁之见状,连忙上前将冯大柱扶起,却不想他却趁机握住两人的手臂,老泪纵横道:“大人,你们要为小民等人做主啊。”

    所谓人老成精,从刚才的情形,老头就明白楚质等人与李木并不是同伙,而且看模样应该是主持公道的清官,岂能不抓紧机会哭诉。

    老狐狸,刚才叫唤半天没见人影,现在倒识机跑出来了,暗暗腹诽了下,表面上刘仁之自然是一脸和气的说道:“冯村正,楚知县在此,你有什么冤情,尽管道来就是,相信楚大人一定秉公而断,还你一个公道。”

    “楚大人,小民们冤枉啊。”老头决口不提刚才驱逐楚质等人之事,只是一抹眼泪一抹鼻涕的哭道:“前些时候,衙门里才来人将乡亲们的田地夺去,这两日又来征收什么开湖税钱,村里本就贫苦。如今耕地尽失,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实在是交纳不起钱粮,望乞大人给大伙一条活路啊。”

    一个发须皆白的七八十岁长者老泪纵横的乞求,场面真是令人闻者伤心,见者落泪,触景生情,一些村民也轻声抽泣起来。

    楚质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而且一路走来,他也清楚,冯大柱所言并没有虚假。山村建在大山交汇之处,本来就不易开垦田地,而且山里土壤疏松,连树木杂草也没有几株,更加不用说种植农作物了,所以村民才会隔着老远,私自在山下的湖边占地造田。

    现在官衙要开湖,势必会毁掉湖岸边的田地,对村民来说,相当于断绝了他们以后的生活来源,正不知所措之际,李木几人又来捣乱,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把他们往死路上逼,所以村民反应过激一点也不奇怪。

    要知道,这时代的百姓还没有经过理学的驯化以及异族的屠杀,还没有彻底改变成为顺民、奴才,身上的血性还保留着,敢于反抗衙役十分正常,若是真的急了,杀官造反那是家常便饭,对此楚质颇有体会,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王朝更迭的时候,夺取天下的或者不是他们,但率先动乱起来的肯定是处于最底层、衣食不饱的贫穷百姓。

    百姓揭竿而起有什么后果,楚质非常的清楚,自然不想亲身经历,当下连忙表态:“老人家莫要哭泣,开湖之时,太守就吩咐本官,田地乃是百姓之本,不可轻动,若是非动不可,一定要加以弥补。”

    “今日本官来此,就是想了解清楚诸位在湖边田地的情况,将其编著成册。回衙之后报予太守,再酌情补偿大家的损失。”楚质正容说道:“想必各位也听说过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