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圣战(四)(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加速出逃,迁往安全环境最有保障的国家——美国。这使得在经历了里根和布什两位领导人的奔放式的对抗性政策后,因为过度损耗国家力量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被由苏联敌视政策引发的资本大迁移弥补了一部分;同时克林顿的新科技政策让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迎来爆发,从布什末期开始的经济危机在激起短暂波澜后消于无形。一系列变动的直接后果,就是西欧对美国的从属程度大幅加深,欧元被掐死在襁褓内,欧盟真的变成了欧萌。这种变动在阿富汗战场上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美国人出钱,欧洲人出力。

    约翰.普莱斯上尉如果知道让他在这片沙尘漫天的不毛之地靠“射”来混生活的罪魁祸首是一个不该出现的光头所引发的世界线变动的话,他……也不能怎么样。没机会在到处都是核辐射的切尔诺贝利搞潜入暗杀——那里现在除了一个核事故纪.念馆外就是望不到头的自动化农场——却来到了更致命的阿富汗,目标从恐怖分子变成了宅在小型军事基地内的苏联精锐步兵……

    很难说哪个世界线更让人容易接受。不论是他,还是匍匐在左前方的行动指挥官麦克米兰少校,都对下令执行这次任务的北约司令部某位大人报以最诚挚的诅咒。

    作为为数不多有着“面对苏联智能机器的丰富经验”的现役特种战士,曾经在刺杀邪恶魔鬼尤里失败后奇迹般逃脱,并在波罗的海被英国皇家海军的核潜艇打捞起来的麦克米兰少校已经在这片异常干燥的沙石地上趴了半个小时。

    两公里外的小盆地就是苏联布置在阿富汗北部的十五个基地之一,根据卫星照片和当地人描述,那里有四个的磁爆线圈和八个交错的自动机.炮塔,四周设有铁丝网和金属围墙。最麻烦的是外围地区多达五十个的“虫子”(注1)负责巡逻。这样一座基地,缺乏重火力的圣.战者们付出牺牲也无法攻下。

    不过这也正是麦克米兰的行动组来到这里的理由,美国驻北约欧洲司令部的高级军官谢菲尔德上校带来了新兴军火公司“史塔克工业”的最新产品:号称具备量子隐形功能,运用了钛合金陶瓷内胆,防护力媲美苏军最新型单兵防弹装甲(注2)的试制型单兵装甲。不论说明书上说的如何天花乱坠,麦克米兰觉得这东西的唯一优点可能就是足够轻便;如果还要评论的话,那么就要看这玩意真正重要的卖点——完全绝缘材料制成的纤维蒙皮——是否真的能瞒过苏联的电磁感应装置了。

    虽然他早已经自作主张地把“精确地,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给抛之脑后了。

    要是按照计划上那样,和游击队汇合后依靠佯攻秘密潜入的话,他们早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炮灰了。苏联人已经没有和游击队玩射击游戏的性质,他们在基地内部署了前所未见的“尤里之锤”——麦克米兰用荣誉保证那个用“天启”坦.克底盘,火炮口径让人联想到旧时代战列舰的大绝对对得起这个名字!

    用诱饵勾引非专业的游击队会有概率招致RPG攻击,那么去调戏北极熊带来的就是一发足以将半个足球场烧成玻璃的爆燃弹。

    顺带一提,那个计划中的诱饵在两小时前连同藏匿的山坡一起被炸成了晶晶亮的物体,麦克米兰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刚刚冷却的硅化物反射.出的璀璨。

    【应该……也许……大概……可能……没问题……吧?】

    “轰——”

    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沉闷鸣爆,麦克米兰清晰地看到那个怪物炮口升起的冲天火光,还有被空报撕裂的大气带着无数尘埃席卷过来。

    过了差不多三分钟,遮住视线的尘土散去一部分,匍匐的两人都听到遥远地区传来的回音。像是打雷一样的闷声在山间回荡,麦克米兰分辨了一下方向,然后无奈的发现那里应该是这支游击队的大本营……之一。

    就像是二战一样,麦克米兰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第一批踏上诺曼底的勇士,只可惜身后没有铺天盖地的舰队支援火力,敌人却已经轻松把己方打了个全灭。

    接下来的剧本,不应该是自己那起M60机.,赤膊着上身,挂满弹链单匹马将苏军扫成渣么?

    只要自己是主角的话……

    麦克米兰埋下头,对普莱斯打出了信号。

    山坡上,两滩沙石开始缓慢移动。

    ——————分割线——————

    注1:历史上拉.登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只是小有名气,创办的“服务营”直到1988年才变身“基地”。

    注2:恐怖机器人的北约代号是形象的“Bugs”。

    注3:即壳式铠甲,虽然北约不可能拿到具体参数,但通过之前战场上刀不入的政委大能们的表现,防护能力还是能推测个大概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