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33021;不走,否则京师将大‘乱’。”

        身为端王府的近臣谋士,他们眼中只有赵佶。只要赵佶继承大统,他们这些近臣未来必然位极人臣。为了未来的出头,他们自然无所顾及。

        成者王侯败才寇,这些谋士都明白这个道理。听完谋士的话,赵佶同样清楚。收复了李朝的赵孝锡手里,确实有一支威震东南的大军。

        如果赵孝锡带兵进京,以他先前在朝中拉拢的权贵。这个皇帝之位,还真保不定是谁的。那怕他觉得,皇位非他莫属,却也清楚不到最后一刻便不算定局。

        做为皇室子弟,赵佶同样清楚,每次新皇更替都凶险异常。一个不慎,血流成河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他不继承皇统,真让赵孝锡上位,他只怕也有生命之危。

        面对这种情况,赵佶最终道:“好,本王现在就进宫,请皇嫂跟皇太后,让宗室提前公布遗诏的内容。不管如何,此事只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让赵佶不知道的是,包括他在内,京城任何一个郡王府,都处于布衣阁的严密监控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难逃赵孝锡密探的监视。

        看着赵佶真的入宫,监视的人也清楚,他到底想去做什么。很快将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宫中的秘探。而这个时候,皇室秘卫已然被赵孝锡给接管。

        这些只忠于皇帝的秘探,相比城中那些上窜下跳的王公贵族,还不太清楚事情已成定局。这些秘探却清楚,赵煦的遗诏,属意继承大统的人到底是谁。

        说实话,在这些皇室秘探的统领们看来。眼下真正适合继承皇位的,确实只有赵孝锡。以赵佶之才,也只能做个守成之君,甚至还保不住赵煦以生命取得的胜利果实。

        此时此刻继承皇位的新皇,必须有能力控制住国内的局势,还能震慑住诸边各国。最为关键的,便是能得到大宋那些武将们的认可。

        虽然皇帝只要是姓赵的做便可,不关这些武将什么事情。可不得不说,每次新皇想坐稳江山,没这些武将世家的认可,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眼下赵佶,只知道拉拢一些文官,以及平时比较招摇的王公贵族。对于那些武勋世家,却只是稍示好意,自然说明他忘了,眼下大宋存在的最大隐患。

        前线战事未停,赵佶不‘操’心国事,想着怎么稳定深入辽境的大军。却一‘门’心思,在汴梁城中营朋结党。这在跟皇室打‘交’道的密探看来,根本不是身为国主应有的素质。

        来到皇宫的赵佶,先是安慰了一下,此刻正处于伤痛‘欲’绝的皇妃跟皇太后。最后便说出,如今京城人心惶惶,需尽早查阅赵煦遗诏的事情。

        对于这些赵煦的妃子,还有他的母妃而言。她们深居后宫之中,也清楚眼下按制,赵佶继承大统的可能‘性’最大。面对未来的新皇,她们确实应该示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做为先皇的遗孀,她们未来若想在宫中待的平安,必须得到新皇的恩宠才行。不然,以她们现在的年纪,未来还不知要受到多少煎熬呢!

        随着太后凤驾抵达宗庙,守护宗庙的遗老们,自然出庙迎接。对于她们跟赵佶的来意,这些遗老们,自然表示不赞同。

        直到赵佶晓以大义,有几位遗老觉得,让皇族之中提前查阅遗诏,似乎也有道理。就在赵佶觉得,事情即将成功时,一个黑衣‘蒙’面人,却出现在他们面前。

        看到这位出现的‘蒙’面人,赵佶自然吓一跳道:“来人,有刺客,护驾!”

        很可惜的是,除了他带来的‘侍’卫之后,其它宗庙禁军根本没一人出现。不多时,‘蒙’面人翻出一块令牌道:“你们都是宗室遗老,相信不会不认识这块令牌吧?”

        ‘隐龙令!’

        知道这代表什么的遗老,立刻道:“阁下便是当代护龙使?”

        黑衣人点头道:“不错,正是本使。想必不用我多说,你们应该明白我的来意。先皇虽已过世,可生前有遗命。遗诏,需等其龙体返京再于朝堂大殿上公布。

        任何有违此令者,护龙队都有权利阻止。如不听劝阻者,本龙使有权代君行事。希望诸位,不要让本龙使难做!”

        这番话一出,赵佶自然觉得非常不满。可这些宗室遗老却清楚,这支只听从皇命的护龙队,确实有这样的权力。他出面阻拦,那提前观看遗诏,便成不可能了!。--61759+dsuaahhh+24358648-->

        

        

    武帝之天龙八部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