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德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五德

    龙凤十年十二月三十日,江宁内阁议事厅里,刘浩然召开了本年最后一次军政扩大会议。

    “丞相,这些是高丽国的战事汇报。”冯国用最先开口道。由于是对“臣属国”用兵,不用太担心泄露军机秘密,所以就被摆到军政扩大会议上了。

    “国用,给大家说说吧。”

    “是的丞相。日本雇佣兵和琉球台湾招募兵已经攻陷尚州、庆州,正向李成桂的老窝-安东逼近,前线指挥部预计明年上半年会结束整个战事。”

    “潜溪先生,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刘浩然看到宋濂欲言又止的样子,便点了他的名。

    “丞相,我江南在高丽大动干戈,生灵涂炭,有损仁德之名。”宋老夫子拱手道,他已经摸清楚刘浩然的脾气,知道直话直说反而没事,要是藏着捏着被这位心思深沉的主上猜忌上了,你的麻烦反而更大了。

    “潜溪先生过于悲天悯人了,.如果是我的子民,死上一个我会心痛不已,如果不是我的子民,死上一万个我也不会放在心上。”刘浩然平静地说道,“高丽自新罗三国并立之时,一直与我天朝纠缠不清,更是趁我中原势弱累累侵占国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是它的根本,而国土则是它的尊严。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国土都保不住,如何称之为国?”

    “丞相,远征高丽,日耗巨费,我担心.江南受此牵连,影响北伐事宜。”宋濂多少还有些不甘心。他们这帮儒生原本就对用兵高丽不是很赞同,毕竟有前隋唐的“教训”摆在史书上,生怕这是刘浩然一时头脑发热,穷兵黩武,但是枢密院和军方都支持这富有战略意义的一战。宋濂等人看看地图也明白了,高丽就在元廷辽阳行省边上,一旦占据高丽,就等于多了一个往元廷身上捅刀子的地方。而且东北多“蛮夷”,这些的确是对付蒙古骑兵的好帮手,至少在战略上这一步是没有错的。因此宋濂等人也就默认了,可是江南不光是在高丽用兵,还在那里大兴风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整个高丽搞得鸡飞狗跳,这不合他们的为政之道。在他们想来,只要高丽诚心臣服了,便应该既往不咎,再给人家一些好处,总要有些天朝上国的姿态出来。可是刘浩然这位丞相却从来没有这份善心,高丽就算打成一锅八宝粥他也不会眨下眼睛,这让宋濂等人忍不住出言相劝了。

    “打仗无非是对内对外,对内如.我们对付元廷,是为了光复中华,损失再大我们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对外,如收纳琉球、台湾,降服日本和高丽,那就是无利不起早。正如潜溪先生所言,海外用兵是耗费日巨,如果我们不能获得收益,将军费窟窿填补上,那么这仗打得再漂亮也是烂仗,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前汉武帝和前隋炀帝的下场,国穷民困,甚至可能亡国。”

    “收纳琉球台湾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一点海军.部最清楚,我们多了数千里的国土和数十万计的百姓,更重要的我们的海军可以直接面向更辽阔的大海,整个东海完完全全成了我们的内海。”

    “降服日本,我们对其的出口贸易增加了数十倍,一.旦高丽平定,其数百万百姓的巨大市场就完全摆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我们海外用兵的目的。”

    说到这里,宋濂不由皱了皱眉头,落在刘浩然的.眼里:“潜溪先生,你是不是觉得如此开战不符圣贤之言。”

    “臣不敢。”宋濂虽.然口上这么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

    “广播圣人之道于天下这没错,但是却不能让我们给了他们圣人之道还要自己掏钱。如果我们将圣人之道传至四海,自己却弄得叮当响,这有何意义?只有在传播圣人之道的时候还获得利益,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传播圣人之道。”

    “丞相,你为什么选择金氏兄弟而不选择李成桂?”刘基怕好友宋濂一根筋跟刘浩然拗上了,连忙转移话题道。

    “金氏兄弟出生成长在我天朝,并读的是我天朝的书,习得是我天朝的字,我不信任他们难道去信任从未见过面的李成桂?”刘浩然笑言道,“相比李成桂而言,金氏兄弟在高丽的根基更浅,这就注定他们必须依靠我江南的扶植,等到他们在高丽培养势力出来了,我们江南早就将触角伸到高丽每一个角落了,他们届时想踢开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说实话,刘浩然还真不知道李成桂是另一个世界朝鲜王国的开国之君,谁叫韩剧不说这个,而且他以前也很少看韩剧。

    “臣明白了。”刘基是真明白,正如刘浩然所言,国与国之间,利益相同就是最好的盟誓。

    “丞相不日将称帝,国号已经拟定,只是这国旗、国歌还未暂定,最重要的是本朝德运还未定。”宋濂已经察觉到好友刘基转开话题的用意,于是便自觉地转到正题上来。

    现在是轮到刘浩然头痛了,现在已经过了小明王的服丧期了,江南上下一致认为刘浩然改称帝建朝了,礼部和国史馆从龙凤八年便开始忙活起来,为这一盛典做准备。刘浩然几经考虑,准备将称帝时间安排在龙凤十一年二月初二。刘浩然知道一旦称帝建朝,那一天肯定会成为法定的国庆假日,他可不愿意把这个假日放到大年初一或者正月十五,选来选去最后选定了二月初二,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还算吉利。

    吉日定好了,其余的准备也在紧张地忙碌,国家几经讨论,最后定为大明,一是暗喻秉承小明王之统,也暗示江南是出自明教红巾军一脉,二是现在天下人都认为新朝秉承了火德,明是三重火,刚好相配。不过最让刘浩然心动的是一位军士提出来的一句话“日月不落,永耀大明!”,这气魄比另一个世界的日不落帝国还大。

    接下来是本朝德运的问题,虽然从前宋欧阳修到朱子对五德始终说进行批判之后,理学等学术界对于五德始终说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上千年的传承岂是一朝一夕能更改的,不少名士学子开始为新朝的德运“出谋划策”了,市井百姓更是热衷于其中。

    最占主流的是火德说,首先前宋就是火德,小明王自称是前宋徽宗之后,自然也秉承了火德,那么刘浩然建立的新朝也应该是火德。加上红巾军喜用红巾,打起仗来是望眼一片红。到了刘浩然手里更是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