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太子妃

    刘浩然坐在椅子上。闭目在回想着刚才的会议,将一个个思路慢慢理顺,他现在越来越发现,自己虽然是一个穿越众,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海军方面出这么大一个问题,差点造成整个海军战舰“集体”报废,而且如果叶淙温不建言的话,他也不会想到对于大航海来说,航海技术是一方面,金融信贷和保险支持也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大明商人还没有迈向世界,自己先内战起来了,就像另一个世界一样,为了争夺客户,“吐血”大甩卖,结果好处和大头都让鬼佬赚去了,国人只能吃点下角料。

    突然,门外传来黄公公的声音:“陛下,皇后求见。”

    “快请进来。”刘浩然猛地睁开眼睛,从靠椅上跳了起来。

    “皇后找朕有什么事?”刘浩然挽着薛如云的手说道。

    “陛下,臣妾这几日一直在忙一件事情。”薛如云看上去非常高兴,脸色欢愉地说道。

    “哦,什么事?”

    “陛下,太子已经行冠礼,也该立太子妃了。”

    “对对,是我这个做父亲的疏忽了。”刘浩然一拍额头说道,刘焕章行完冠礼也就意味着可以成亲结婚了,而刘浩然却将这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忘记得干干净净,他还以为这个时代的人和他穿越前一样,男的要二十二岁才能结婚。

    “看来皇后已经定好了人选了。”刘浩然看着薛如云的神情,笑着问道,“是哪家的闺秀?”

    “陛下,是忠武王的二女常兰芝。”

    “三哥的女儿?”刘浩然有点疑惑不解,皇后给太子选太子妃,按道理说应该某位江南名士或文人的女儿,因为皇后以及皇后娘家一向与这些人走得近,而太子也受此影响,与江南文人,尤其是理学之士比较亲近,怎么突然想到选三哥常遇春的女儿为太子妃?

    “臣妾想着是亲上加亲,再说了,兰芝那丫头我是看着长大的,端庄娴淑,模样也长得喜人,我已经跟老太君和忠武王妃提及过了,她们是非常赞同这门亲事。”

    常遇春有三子两女,长女是老大。早就成人,已经嫁于丁德兴的长子,常兰芝是二女,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末,正好与刘焕章相配。

    刘浩然斟酌一下说道:“此事关系到章儿终身幸福,我想听听他的意见。”

    薛如云不解地问道:“陛下,这婚姻大事自古以来是父母之命,再说了,忠武王府与后宫往来密切,章儿从小就与兰芝相熟,了解她的品行容貌,不会不满意的。”

    刘浩然还是摇摇头说道:“既然是父母之命,那么我的意见还是听听章儿的想法。太子妃要和他过一辈子,要是让他娶个不中意的女子,不仅害了章儿,也害了兰芝,我有何脸面去见三哥的在天之灵。”

    看到刘浩然一意坚持,薛如云也只好令内侍速速去传太子过来。

    半个小时过去,太子刘焕章有些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见过父皇和母后。”

    刘浩然示意刘焕章坐下,让内侍递上一杯茶水,再让他把气理顺了。然后再开口道:“章儿,你年纪不小了,你母后想着给你找一位合适的太子妃,选来选去选中了忠武王府的二女兰芝。我是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太子听了不由一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刘浩然又补充道:“虽然你是太子,但也是我的儿子,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你找到一个称心合意的女子为伴侣,终老此生。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按礼当由我和你母后做主,但是你也有选择的权力。没关系,你只管说你的意见,不管如何,我都会支持你的。”

    刘焕章连忙站起身来,拱手道:“多谢父皇和母后为儿臣操心。”

    薛如云在一旁接言道:“太子,我选了好几家闺秀,最后看中了忠武王府的兰芝,一来你们从小相熟,了解各自的脾气,二来忠武王是我大明柱石,又是你父皇的结义兄弟,这亲上加亲也是我等长辈的期望。”

    刘焕章听到这里,眼睛不由一亮,略有所思,站在那里思量了一下拱手答道:“回禀父皇和母后,儿臣对兰芝妹子甚是满意,愿听从父皇和母后的安排。”

    “如此也好,就这么办了。还有诚儿和瑥儿。年纪也差不多了,让皇贵妃也为他俩择一佳偶,一起完婚,这样也显得热闹。”

    知夫莫如妻,薛如云知道夫君刘浩然“从小丧亲”,所以非常看重家庭的温暖和热闹,所以对这个想法也没有反对。

    过了几日,皇贵妃为齐王刘焕诚选了军政司录事总长杨璟之三女杨秀月,为越王刘焕瑥选了前工部尚书,现荣禄资政大夫单安仁之女单语之,而刘焕诚、刘焕瑥与两位“候选”王妃经过“相亲”之后也算互相满意,就此定下亲事。

    明历十一年八月十五日,皇后薛如云以后宫之主的身份传下诏书,正式册立常兰芝为太子妃,杨秀月为齐王妃,单语之为越王妃,并定十月二十六日行大婚。

    这日,皇后堂兄薛涛文求见皇后。薛涛文一连参加了四次政考均为中试,后来又改应了一次司法考试,依然是名落孙山,于是便也绝了仕途之心,安心在南京大学当起一名讲师来,后来又升为副教授。算是迈入名士行列,加上他外戚的身份,虽然头上没有什么爵位,但是在达官贵人和名士文人中混得也算开。

    “娘娘,这次定太子妃是否太仓促了,外面是议论纷纷,尤其是江南名士文人们颇有意见。”都是自己人,薛涛文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颇有意见?什么意见?还不是因为太子妃没有落到他们家!”薛如云冷着脸说道,她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堂兄历来不客气,原本还指望他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也好帮衬一下太子。顺带为薛家光宗耀祖,谁知一切都成空。

    “娘娘,也不能这样说,立太子妃是大事,总得慎重其事才行。”薛涛文知道堂妹心中的怨气,但是他心中自愧,也强势不起来,只得咽了咽口水,艰难地辩解道。

    “慎重其事,如何慎重?”薛如云冷笑着问道。

    “娘娘,忠武王府虽然权势遮天,皇恩浩荡,但总归是武将出身。现如今大明四海昇平,也要到了大行文治的时候了,以忠武王府的郡主为太子妃,总有些不妥。”

    “堂哥,你这么大个人怎么还如此糊涂,连章儿都看明白的事情,你怎么就还看不明白,那些江南文人到底给你灌了多少迷魂汤,让你如此糊涂!”

    薛如云突如其来的厉声训斥让薛涛文摸不着头脑,一时喏喏地不敢出言。

    “陛下早就大兴文治了,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娘娘,为何这么说?”

    “陛下以枢密院事领大学士衔入内阁,这还不明白吗?”

    “娘娘,你的意思是陛下让枢密院事领大学士衔入内阁,等于让枢密院事为首相之辅。”

    “你幸好没有入仕为官,到时我真担心你如何处事为官?陛下自称王江南以来,治国理政都是按部就班,一步步走来,你难道一点都没有看明白!”

    对于薛如云的讽刺和诘问,薛涛文不敢反驳,只是继续喏喏地说道:“既然陛下重文治,娘娘为何还要选忠武王府郡主为太子妃呢?”

    薛如云恨铁不成钢道:“堂哥,你以后少和那些江南文人来往了,那些人除了教你目空一切,自大欺己之外。还教会你什么东西?”

    “娘娘,你这是什么意思?”薛涛文结结巴巴地说道。

    “堂哥,陛下行内阁,置学士,设资政院,还有即将试行的奉议会,种种诸类,就是行制衡之道。臣重则君轻,君专则臣失,陛下以制衡为道,可以放手让臣子为政,有结却有争,难擅权于一人,而陛下可置身度外。施政失当,再择臣为学士组阁即可,陛下不伤毫发。此治国驭臣之道,为前所之未有。如此千秋万代,大明当永固。而陛下能行制衡游刃有余,所持何在,在于军权独掌。”

    要不是看在薛涛文是她的堂哥,唯一的外戚,薛如云也不会将自己的心得讲得如此透彻,而薛涛文也不是太愚笨的人,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当即也明白了。

    “娘娘,你的意思是军权?”

    “我以前一直以为江南文人和理学当是太子臂助,现在想来,还是陛下高瞻远瞩。理学和江南学子虽秉承圣贤之道,但是气度太小,总想独尊朝野。可是天下独尊者只能是一人,那就是大明皇帝!”说到这里,薛如云的眼睛里投射出灼热的目光。

    “娘娘,我明白了。”薛涛文点了点头,他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堂妹,他这个堂妹从小就比自己聪慧,看问题也比自己透彻和长远,有时候他在想,如果自己这个堂妹是个男儿身,恐怕不会仅限于一个皇后吧,不过薛涛文认为,自己堂妹这个皇后也当得非常称职,至少能收住了皇帝陛下的心,自从皇帝陛下在北平行宫收了几个佳丽入后宫之后,这后宫之内就再也没有添新人了,而且皇帝陛下连这方面的意思都没有,至少大选秀女这种事,皇帝陛下已经驳回内阁几次建议,还严厉批评了几次,搞得现在都没人敢提这事,在旁人看来,这功劳当然要归于后宫之主皇后,这说明皇后娘娘有手段。

    “堂哥,你明白就好,我选中忠武王府郡主为太子妃是费尽思量的。忠武王已经不在人世,与其家结亲,旁人不会有太多的想法。但是忠武王余威遗荫犹在,军中多少将领曾是他的手下,受其恩惠?而军中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