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乱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乱

    明历十三年春二月。正是江南寒溯未去之时,嗖嗖的寒风从北方吹过大江,飘荡在南京城。

    南京城南城,一辆马车在不急不缓地跑动着,沿着这里绿树成荫的道路,掠过路边的草地、小亭和楼台。虽然寒风刺骨,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南城的学子们在路边草地小亭里集合辩论,他们都是那么年轻飞扬,因此情绪是那么的激动,言语是那么的高亢,毫不费劲就飘进了马车里面。

    “董仲舒是伪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打着大一统的旗号实行一家之妄言,什么天人感应,孔圣人说过这话吗?‘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圣人都不敢言及生死天意,董仲舒怎么敢妄言?”

    “你这是诡论,董先贤说的是感应天命,天命怎么能和鬼神相提而论?”

    “圣人都不敢说自己能感应天命,他董仲舒怎么就敢说自己感应天命,明晓天意?难道他比圣人还要高明不成?”

    “你这是谬论,圣人能言圣贤之语,董先贤怎么就不能论及先贤之语?”

    “圣人只是教我们修身治学齐天下,‘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鬼神远敬,多近人事。圣人只是教我们多修自身世事,不要妄言所谓的天意,就好比鼓励我们多寻索世间真理,不要去谈及虚无缥缈的天意?难道真理就是天意?如果真理是天意,那岂不是不用去治什么学问了,只要会天人感应即可自然明白天意?”

    “你这是诡辩谬论,是侮及先贤?”

    “我这是在辩明真理,与你意见不合就是侮及先贤,先不说董仲舒是不是先贤,你这套党同伐异就不对,圣人曾经还要拜老子为师,还会说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这些伪儒倒好。与你们意见不同就扣大帽子,你们这不是求学明真理,你们简直就是尊己锢异,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何区别?”

    “你这是妖言惑众!”

    “你是在放屁!”

    很明显,两帮人火药味越来越浓,不仅语言冲突开始升级,估计还会发生一些肢体冲突,不过幸好他们都是书生文人,多少要顾及一些颜面,应该不会做出拳脚相加、大打出手的事情。

    不过马车里的几个人听在耳朵里,却是一片沉寂。这是南城大学区经常发生的事情,新学与旧学之间的冲突是越来越盛,而且经过十几年大反思和大辩论,新学在人数上越来越占优势,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经历了复兴春秋古学和外来文化思想大潮之后,新学已经有了逻辑学这个工具,他们不再畏惧旧学动不动抬出先贤之言这个招牌,而是喜欢以逻辑分析为基础,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不擅逻辑的旧学往往会处于下风。

    马车在继续缓缓向前。路边的辩论声也在继续着。

    “朱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可是圣人在礼记中言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圣也言及,‘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这也就是说,圣人和孟圣都承认人世间有人欲,而且是为大之,两位圣人并没有去要求否定这些人欲,而是要求去一己之私欲,同天下之大欲。朱子却是存天理,灭人欲,人欲一去,人无存者,届时有天理有何用?”

    “朱子灭人欲乃是说得去人之恶欲,存天理说得是求存世上真理,以真理为道,去恶欲为善,这世上岂不大同?”

    “灭人欲即是去恶欲?朱子这句话也说得太含糊了吧?治学求理除了锲而不舍,还要精准确定,是为是,非为非,不能以是非换非是。”

    “灭人欲是为去恶欲我们暂且不说,那么存天理是不是对的?人行世上,遵循的是理,无理便无礼法。无礼法则无人伦,无人伦则人同禽兽。礼记有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yin泆作乱之事。’何为天理何为人欲,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既然如此,为何连朱子也忍不住这人之欲,引尼姑为妾,当时皇帝降罪,居然还上认罪表‘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之千古笑柄呢?’看来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由两套标准的。”

    经过十几年的大反思,大辩论,大明新一代学子对于古贤权威已经不是那么顶礼膜拜,奉如神明,尽管由于历史的惯性,对于孔圣人和孟圣还不敢加以质疑,但是对于还端坐在文庙里的朱子等人却不会那么客气了,知道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认同。还知道对春秋其他家的学说加以认同和引用,而这些却是旧学顽固派为之暴跳如雷,改进派为之尴尬的。

    “我们谈论的是学问而不是为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子为人有瑕疵,但是并不能就此否认他的学问。”

    由于时间并不久远,朱熹的那些“历史公案”并没有来得及被某些人掩盖在历史洪流中,所以否认是不可能的,那些可能是旧学改进派的辩论者只能从另一方面加以驳斥。

    话语传到马车里,其中两位年轻者不由怒言道:“这些人读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居然如此指责朱子先贤?”

    其中一位老者幽幽叹息道:“人心都散了。”

    又走了一段路。又一阵争论声传来了进来:“严教授的天演论说得很清楚,物竞天择,这与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似,更合孟圣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你怎么能将禽兽之论与圣贤之言相提并论?”有人立即讥讽道,自从严守慎在大明邸报上发表《天演之论》,提出天下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而进化的原因则是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而且严守慎还指出,物竞天择也适用于人,他尖锐地指出大明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一味大弹“夷夏轩轾”,否则会在历史和自然法则面前落后,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