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人废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人废事

    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之后。胡义一把拉过正与几名军官一齐走上高台的陈渊:“陈将军,军士们手中持的可是火枪?”

    “火枪?”

    陈渊听了一怔,随即领悟过来,笑道:“回公公话,我营将士手中所持的不是火枪,而是火铳!”

    胡义知道火铳是中国古代对火枪的称呼,也有称之为鸟铳的。不过他很奇怪,为什么勇士营这种非正规军队会配发火铳,在他印象里,好像除了神机营配发,其他军队都不配发这种火铳,因为其质量不好,容易炸膛,而且打上一次就不能连续发射第二次,一旦交战,很容易在一轮枪响后就全军溃败。后世戚继光倒是在他的戚家军三才阵里配过火铳手,不过那是因为南方地形的原因,而在北方,面对蒙古人的骑兵,这种阵形就是送命的货。尤其是到了明末,火铳的地位下降到与烧火棍一般。士兵甚至不愿意使用。而现在自己面前这支明朝最神秘部队竟然人手一支火铳,这就让胡义大为不解了,现在的火铳可不是后世的半自动,没道理勇士营会装备这种兵器的啊。

    两千人马很快在校场整队完毕,胡义看了一下,的确是人手一支,不由问陈渊道:“难道我大明军中士兵都是配备火铳的吗?”

    陈渊回道:“回公公话,我大明军制,一营兵五千人,其中步军3600人,一律配以火铳。除步军外,另配有骑军1000人,骑军兵器配置按永乐兵典例,一律配以三眼火铳一支及马刀一柄,除步骑两军,每营还配炮兵400人,人手一支短杆手铳。可以说,我大明卫所除锦衣亲军及各地衙门护军外,全部配发火铳。因我勇士营成军之日起,大内便有定制,兵额定员为两千人,所以我营组成为骑马步军,另配有四百人的炮军。”

    “骑马步军?”

    “是,因火铳在马上不易发射,且我勇士营一向是冲锋在前,为了提高行军速度,所以军士们都是骑马的。故当年成祖又称我营为骑步营。”(成祖是嘉靖时期上的庙号,本书为阅读方便,直述为成祖)

    听陈渊这么一说,胡义明白了,敢情这勇士营是如同西方龙骑兵那样的骑马步兵,以步兵身份和作战模式参加战斗,而行军机动时则骑马以增加速度,如此一来,军队的机动灵活性就大大加快,能够出其制胜,快速到达战场,只是士兵却缺少真正骑兵的马上作战技能。

    “照你这么说,我大明所有士兵可算是人手一杆火铳了?”

    “正是!”

    这个情况在明史相关记载中倒没提及,不知什么原因。胡义接着问道:“这火铳如何个使用法?”

    陈渊不厌其烦道:“火铳使用时先将火药倒入枪管,然后插入枪管把火药压均匀,再接着装入铅弹一发,紧接着打开后面的火门盖,把粉末火药引子撒到药池上,再盖上药池上的火门盖。之后将火绳系在龙头上,绳子的另一端可绕在枪身上或用手托住。这时只要打开火门盖,扣动扳机。子弹便能射出。”

    胡义皱眉道:“如此繁琐,万一接敌,岂不手忙脚乱?”

    陈渊闻言微微一笑,指着校场上的士兵道:“这就是军士们为什么除火铳之外还配备军刀的原因。”

    胡义刚才就注意到士兵身上挂着一把跟日本刀一样的长刀,见状点了点头,不再继续就这个问题问下去。陈渊见状,忙给副将胡大炮一个眼色,胡大炮便上前几步,将手中的令旗挥起,场上士兵见旗令后立即整队散开。数百名军士在校官的带领下做着操演陈式,在鼓声的指点下,时而合,时而散,进退如一,从高处看上去,宛如一人般。

    众人见胡义目光紧盯着场中,以为他在专心看着军士操演,为了更好的展示勇士营的雄风,陈渊更是拿出看家绝活,将往常不大演练的陈形也搬了出来,一边令副将发旗施令,一边不住的偷眼瞧胡义的反应,生恐他看了有所不满。

    而胡义的反应也没让他失望,只见他整个人一动不动的站在那,目不转睛的盯着场中操演,好似被场中所演的阵形深深吸引住一般。看到他这样,陈渊和一帮军官都暗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要是胡义对操演满意。日后便不会干涉太多勇士营的军务,如此一来,他们便不会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