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犒军永州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犒军永州

    “皇上,大喜啊。大喜啊!抚宁侯在永州这一战可真是打出我大明军威来了!据他奏报说,白莲教的乱军元气大伤,正逐步后退,料过段时日,将士们休整过后,抚宁侯就能挥军长驱,一举襄定河南了。”

    昭德殿中,内阁首辅万安的脸就快笑得没边了,不住口的在那称赞着:“臣在内阁耽心竭虑这么多天,每日里茶饭不思,唯恐战事有什么不顺,现在听此大胜消息,真是老怀弥慰,从今往后,臣再也不用像前些日子那样愁了。”

    “阁老这些日子当真受瘦多了,皇上有所不知,自阁老主掌内阁后,就一门心思放在平定流民之乱上面,调兵遣粮,唯恐有什么不到的地方延误了军机。如今大胜消息传来,大伙总算能喘一口气了。呵呵。”

    万安身后的刘吉与刘诩这两个万安的金牌搭挡也在那积极配合着他,而且语气也十分轻快,有意识的制造其乐融融的气氛,他们这一说话,宪宗听了更是高兴,对万安是越看越欢喜了:不愧是贞儿的侄子,人长得出众,这能力也是一流,当初就应该让他早点替下商辂的…

    大明内阁的三位阁员此时一脸的幸福,好像那报捷的文书一到,河南关中的流民就会马上自动消散,再也不会作乱一样。

    “皇上,自您登基以来,文治武功俱得盛世之范,成化元年平定大藤峡的瑶民之乱,成化三年平定刘通的流民作乱,现在更是大破白莲乱军,臣以为,如不是皇上英明神武,百官协同得力,焉能得此大胜!所以这大捷的第一首功非皇上莫属。”

    刘诩一直认为自己没有万安那般不要脸,但说起拍马屁的功夫,也是“舍我其谁?”

    刘诩变相的吹捧宪宗,刘吉可不能如他那般,这样就显不出自己与众不同,引不起皇上的格外注意了。待刘诩说完,忙作出一幅很惆怅的样子来。

    “臣听闻这一消息。往日是滴酒不沾,但当时就立浮一大白。皇上,八万多人,八万多人啊…哈哈,真是痛快!”

    刘吉一边说着痛快,一边直砸嘴,好像刚喝了一口上等杜康似的。那幅一脸欠揍的模样不仅让刘诩白眼连连,也让万安大为不满:我的马屁你们也敢抢着拍,今儿若不是我妙嘴生花,皇上焉能如此高兴。

    二刘是万安任首辅后一手提进内阁的,目的是为了替换商辂时的陆远,因为他与万安实在是不热乎,事事都喜欢与他唱对台戏。一心想独掌内阁大权的万安自然不能容忍陆远对自己的敌视,便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在万贵妃那里说他的坏话,最终贵妃发话,宪宗同意,万安落实,陆远也如同商辂那样收拾包袱返回江西老家了。

    之所以将刘诩与刘吉提进内阁,万安是出于自己的考虑,这两人虽然不是好的得力帮手,但难得是他们对自己都很够意思。凡事都以自己马首是瞻,从来不自己做什么主张。天底下最让人得意的事情莫如手下有一群十分听话的好手下。不过现在见二人在那大拍宪宗马屁,万安还是难以抑制般的产生一种危险感,虽然知道这二人的话对自己是大大的有利,但心中那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却是怎么也不消不掉。

    不满归不满,万安还没蠢到在宪宗面前责难二人,只一边作着笑脸在那倾听,一边难受的在那蹭着自己的肩膀。

    但在万安同二刘对宪宗极尽拍马的时候,在他们身后,却有三人始终一言一发,紧绷着一张脸,不时还相互看上几眼,那神情可不是这三阁老那般的喜悦和兴奋,而是苦了不能再苦的样子。这三人便是兵部尚书齐子俊与他的左右侍郎江华、邓显。

    他们三人是最先见到八百里告急文书的,对其中写了些什么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封告急文书是朱永以十几个探子的性命作为代价,才得已从王洪合围的前夕趁乱送出来的。在信上,他除了求救还是求救,对守住城池的那场恶战只寥寥数语提到,说贼军攻势甚猛,幸得官军英雄抵挡,才得以守住城池,约摸估计贼军约有数万人丧命城下。

    但当这封求救文书从兵部紧急送往内阁时,事情发生了戏剧化的一幕。原本以求救为主要内容的文书却摇身一变成了万安嘴里歼敌八万人的大胜,并且将此作为一个重大捷报让太监人传人,高声呼喊着告诉昭德殿中的宪宗。

    不过三人知道归知道,却出人意料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任由万安和二刘在那漫天撒花,哄骗宪宗,没有一点要上前告诉宪宗真相的意思。尤其是齐子俊。他这个兵部尚书向来是耿直如命,看不得什么入不得眼的东西,今天却也反常的选择了沉默。这一切只因为万安对他们说得一句话“战事不利,本阁深知,但如将真相报上去,陛下必怒,陛下若发怒,则战事俞加不利,齐大人是聪明人,难道还要我多言吗?”

    听了万安这话,齐子俊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