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十三)(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对东宫官属极尽完备,但到了英宗时,却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弟代宗替哥哥当了皇帝。他做了皇帝后,却面临一个很是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东宫的太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大哥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宪宗。所以他一违祖制,把个东宫属官削得七零八散,再到后来,宪宗当了皇帝,因为一继位就碰上瑶民造反和流民事变,事情多得顾不得东宫,而且自己也没有儿子继承,这东宫就如同冷宫般无人问津了。直到纪氏产下太子入主东宫,十多年间竟是没人过问过一句东宫的情况。

    按往常例子,太子入主东宫后,一般都会对朝中六部尚书或是各省督扶授予少师、少保之类的虚职,以培养太子储君的势力,好在将来继位后能保证政权的稳定。但宪宗在册封儿子为太子后,并没有这么做,更没有为太子添置什么属官,只是从内庭派了些内官充入东宫,东宫中的外官也只是原有的洗马、校书郎之类的散官。太子的老师谢迁、刘健等人也没有担任东宫的任何官职,可以说太子身边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力量。这个情形所有人都知道,但却没有人敢于直言,即便有敢为此事而上书的官员,也在不久后受到贬职或外放的命运,如此一来,东宫属官就如是个禁忌般,没人再提一句。

    陈益之一口气说完之后,顿了一顿,拿眼去看万安,见其没有异议,才继续道:“皇上不可能不知道东宫并无势力,但却提及东宫官属,恐怕不是想为太子添些属官,更不是想为太子栽培势力,外甥以为,怕是这东宫之主马上就要易人了。如果外甥所料不错,就这几日,恐怕宫中就要有旨意出来,这旨意上所宣无非是变着法的削减东宫人员,更有甚者,怕是连东宫用度都要一并削减了。”

    陈益之稍息一气,斩钉截铁道:“如此,也就是明着告诉朝中大臣和天下子民,太子之位要换人了。”

    “远成,你以为呢?”

    万安平静的听完自己外甥的一番长论,瞥了一眼管家万远成,示意他也说几句。

    “小的认为文楚说得在理,怕皇上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对于陈益之的一席话,万远成是附和的,因为皇帝要废太子的心思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人皆知了。所讲究的不过是找个什么名义,用什么套路去废掉太子而已。他没有陈益之那番好言辞,但他却知道陈益之的一番话是正确的,不为其他,只为这二十年在京城的所见所闻已足够让他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那你说,老夫该如何自处呢?”

    万安心中其实已经是打定主意,但却仍不露声色的凝视着陈益之,他要看看这个外甥到底想到哪步了。

    “如保太子,则舅父必失圣心,所以外甥以为,舅父不妨助皇上一臂之力。”

    无论从自家前程还是京城形势,陈益之都明确的知道,东宫的太子不换人是肯定不行的。他可不愿舅父在这等大事面前犹豫不决,失了先招。

    “举棋不定啊。太子并未失德,东宫却要易主,我这首辅若不保太子,恐要引天下非议啊。”

    万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见万安这么说,陈益之有些急了:“舅父有今日,得于贵妃娘娘,池有水而活,若无水则枯。其实世人都知,不是皇上要废太子,而是贵妃娘娘要废太子,年前娘娘赏了兴献王玉如意,又提了邵妃的两个兄弟,这摆明了就是要让兴献王继承大统,所以要是舅父逆了娘娘心思,肯定会惹娘娘不快。恕外甥直言,贵妃娘娘如今虽抱病多时,但一时半会却不会病入膏肓,娘娘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舅父比外甥清楚。要是舅父真为了所谓天下清议而逆了娘娘心思,怕到时这首辅之位就会不保。所以两相权比…”陈益之重重说道:“两相权比,东宫为轻,娘娘为重!”

    “这么说,你是要舅父这首辅出面,主动请皇上改立东宫了?”

    “正是!时不我待,若等皇上亮明了改立太子之意,舅父再赞同,不过是锦上添花,但若是舅父主动出面请皇上改立兴献王为太子,不仅皇上和娘娘高兴,他日兴献王登基,舅父这首辅之位也是稳若泰山,无人能动摇的!”

    “嗯…”

    听了陈益之这话,万安豁的一下睁大双眼,沉声道:“那好,明日老夫就进宫呈请皇上易储!”

    一更,今日还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