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平生罕见(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冶炉城。”略作思量,宋奇心领神会:“贼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如要重整旗鼓,必先修缮兵甲,补充弩矢。此城自古便是冶铁重镇,春秋时为韩国铸剑之地。城在岈山之东,吴房县境。贼人欲先取之,再谋复起。”

    “明廷所言极是。”郭嘉笑道:“此乃天赐良机也。宜当降服余勇,收归己用。”

    “奉孝将兵,亦多多益善否。”宋奇笑问。

    “知我者,明廷也。”郭嘉欣然一笑。

    待黄巾渠帅龚都,领麾下亲随数人,乔装抵达,与宋奇相见。这便将冶炉城周遭详情地理,娓娓道来。

    冶炉城之东北,有城合赙,俗称“合伯”。战国时亦属韩,以产利剑著称。《史记苏秦列传》:“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皆‘陆断牛马,水截雁(言其锋利)’。”《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史记》亦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二曰墨曜,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天下九剑,棠居首,龙泉只排第六。

    “吴房(县),有棠亭”,“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棠宝剑,千锤百炼,光鉴寒霜,驰名天下。今豪侠名士所佩,多出此地。棠剑与古锭刀并著于世。然却双双被蓟国陨星剑、雁翎刀所取代。剑刀不能过河北。

    先前,南阳大乱,城内铸剑师,亦多逃入棠谷地。后又逢汝南大乱,长吏弃官,道路断绝。棠工匠遂拥兵自重。类比宗贼,然却谨守门户,与世隔绝。首领出自“棠氏”,名“典”。虽从不劫掠百姓,却亦用兵器与贼人交换粮秣。黄巾与宗贼,皆来者不拒。

    棠氏,姬姓,吴王阖闾弟夫,奔楚为棠氏。

    “可是前五官中郎将,棠典。字伯并,颍川鄢陵人。时为大长秋曹腾,向朝廷举荐。”宋奇竟识得此人:“熹平四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棠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称‘熹平石经’。”

    “已是十一年前旧事。”郭嘉言道:“明廷可知棠典下落。”

    “未知也。”宋奇言道:“只闻坐蔡邕髡钳流徙之罪而免官。其人下落,不得而知。”

    郭嘉笑道:“明廷安坐,待郭嘉前去打探一二。”

    “不可!”宋奇急忙劝阻:“只闻其名,不知其人。且棠匠人,据城自守,善恶难辨。此去不啻自投虎穴,智者不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郭嘉言道:“若能收归己用,何须再从南阳贩来兵甲。与我有大利。”

    “某愿同往。”龚都抱拳道:“明廷安心,定护掾史(郭嘉)周全。”

    “如此……”宋奇言道:“当速去速回。”

    “喏。”二人领命而去。

    棠亭在吴房县西北百里,有棠城。棠、冶炉、合伯三城,皆位于棠谷地,背靠冥山铁矿。“十里棠,十里城”,“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所铸“棠之剑,天下之也”。

    郭嘉乘宋奇安车,朝发夕至,抵达城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