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生丝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151章

    生丝(求月票!求定阅!)

    在日本关西一家工厂里,手拿着号外的厂长在宣布暂停生产的时候,激动的向女工们宣布着:

    “我们厂生产的生丝出口换回了外汇,买回来大军舰,在对马海峡击沉了俄国的舰队。”

    顿时引来了女工们的一片欢呼。

    确实如此,这场战争日本人,赢的太轻松,也赢的太累了。对马海战打的很是时候,要是再拖下去,就真的拖不起了!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为了满足对外扩张的需求,整个日本的经济被纳入了战争轨道,许多贫穷人家被迫把女儿送到缫丝厂或纺织厂做苦工,昼夜不分的加班生产,以满足出口创汇之需。毫不夸张的说,对马海峡里,联合舰队的一艘艘巨舰,一炮弹上,凝聚着无数普通日本百姓的血汗,而尤以生丝为重!

    对于日本,这么一个后进国家而言,生丝一直是日本主要的出口产品。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丝在整个出口中占了商品总值的一半左右。作为工业后进国的日本和外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生丝成为赚取外汇的重要商品。

    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经济跨入资本主义经济,从而给蚕丝业的展带来了极好时机。当时的日本相松方正义提出“

    二线国策”,即丝线和航线。丝线作为出口物资,通过航线换回必需材料,因而积极展蚕丝生产。

    但在明治初年,由于技术落后,在伦敦生过数千筐日本生丝因为质量低劣被废掉不用的事情。日本的生丝声誉急剧下降。日本政fu不得不聘请法国人筹建官营的生丝场,采用法国的机器和蒸汽机。在这座工厂建成以后,政fu下令,全国的士族的妻子和女儿都要到厂里学习技术,以便在全国普及,在四年时间内,有2ooo多名女工接受了法国技师的培训。1873年以后,政fu先后创办东京缫丝厂和新町缫丝厂。成为日本缫丝业的模范工厂。1873年在维也纳举行世界博览会时,福冈县生产的生丝,可以和欧美生产的生丝相匹敌。

    1878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726吨,总产量为1226吨,尚不足江浙两省一年产量的1/3。而到了19o3年,短短的十五年间,日本生丝出口总量达到675o吨,无论是数量和平均质量方面都正式过中国。

    到了19o5年,日本出口生丝达到了世界生丝出口总额的3/5,为中国的4倍,而这就是日本经济最为关键的出口物资,为日本换取了大量外汇和黄金。甚至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是生丝换回机械、军舰、大炮,支持着日本的工业和战争。

    对于日本来说,生丝几乎就是日本的命脉。

    任何人一但坐上日本的火车沿着铁路线,人们可以看到一片异样的风景,在水稻田间一株株密集的桑树林,这些桑树林都是经过日农研机构选种、育种而出的高产桑树,而株株相连的桑树种植,又体现着日本式的精细。

    不仅每一株桑树的距离严格按照“教科书”控制,甚至连忙每一株树上上都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种植年份、树龄、去年产量,控制施féi量等等,日本式的精细在桑树的种植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虽说地处京都平源,可在这里起伏丘陵山包仍然随处可见,为了展生丝业,日本人砍倒了山包上的杂树,按照最科学的方式种植着大片的桑林。

    由于太平洋暖流和西亚利亚寒流在这里jiao汇,雨水充沛,再加上合理而科学的桑树种植,使得日本的桑叶资源异常丰富。

    科学化管理,或许就是日本生丝业能够崛起的关键。

    而随着京都地区丝业的展,日本较有实力的财阀都迅以此为模板,利用政fu的支持和自身的财力在整个日本推广开,经过三十年的展,生丝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尽管日本各地普遍展生丝业,但是关西的京都平原,却因生丝起源于此,而成为生丝加工业的中心,同样也是生丝进出口业的中心。

    就像日本的工厂喜好扎堆一样,生丝收购商们也喜欢扎堆,横滨,作为日本生丝业的中心,除去日本本国的收购商之外,更多的却是来自欧美各国的生丝商人,在横滨的市中心,一座座洋行彼邻而居,每天,少则十数吨,多则数百吨生蚕、生丝在这些丝商和洋行之间jiao易着,最终一包包生丝被装上货船,输入至欧美各国。,

    “加价,加价……”

    横滨商品jiao易所内,生丝jiao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