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骑虎难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无论是对于中国,或是亚洲甚至于世界而言,西元1906年7月7日,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半月的秘密谈判之后,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国家终于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尽管作为胜利者的中国迫使日本割让大量土地,同时索取了15亿日元的战费赔款,但是作为胜利者的中国,却出人意料的同日本签定了《中华帝国与日本帝国安全保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定不仅废除了《英日同盟条约》,同样使得日本,这个欲“脱亚入欧”的国家再次融入亚洲文明圈,尽管作为这个文明圈中最强大的中华帝国,同样在学习着欧洲,但不可否认,亚洲的,至少远东的局势随着这一条约的签定,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纽约时报》——《龙与佛的联盟》

    “从即日起停止一切对华军事行动等待中国政府接收官员到达,全军做好撤出朝鲜准备待中国政府接收官员到达后,向接收官员移交一切朝鲜事物……”

    汉城,“大韩帝国”的首都,同样也是日本“韩国统监府”以及“朝鲜军团”司令部所在地,当这么一份电报传来的时候,整个汉城都被震惊了。

    但在震惊之多余,很多人却又长出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朝鲜根本就不可能保住,而且数十万军队因于朝鲜,坐视本土遭受入侵的现况,又折磨着每一个人,而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

    而韩国人同样处于震惊之中,他们惊讶的看着报纸上传来的消息,日本被击败了,韩国,似乎在条约之中没有提到多少关于韩国的条款。

    “也许……韩国会真正***吧”

    “似乎,中国也不错”

    “是啊……”

    相比于日本人表现出和复杂情绪,韩国人在复杂之余,反倒又长松了一口气,毕竟相比于日本,他们反而更习惯于中国。

    “日本放弃《日韩保护协约》以及其它与韩国签定一切内外条约”

    听着这一条,李熙这位“大韩帝国”的皇帝,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从去年直到现在,一直悬在他头顶上的那柄日本刀,这会总算是消失了。

    “列祖列宗保佑啊”

    虽说身为帝王,但是这会听到条约中的这一条款,李熙还是忍不住流泪大喊一声。

    两年前的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韩国被迫签订六条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战争结束后,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次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共有5条:第一,“今后韩国对于外国的关系及事务”,“由(日本)外务省监理指挥”,在外国的韩国侨民及利益,由“日本国的外交及领事保护”。第二,“由日本负责履行韩国与外国所签订的现存条约,今后不经过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性的条约及协定”。第三,由日本政府设统监一名,专理外交一项,驻扎汉城,日本政府还往各地方派驻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行使从前属于驻韩日本领事的一切职务,并掌管本协约的完全实施”。第四,“日本韩国之间的现存条约及协定,凡不抵触本协约的条款,均继续有效。”第五,“日本政府保证维持韩国皇室的安宁及尊严”。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也就是从那天起,“大韩帝国”这个建国不过8年的国家,基本上就等于亡国,而现在,中国击败日本之后,却废除了这一条约。

    “陛下,日、日军从南山倭城台撤军了”

    这时,一名宫内太监全不顾宫仪的喊道,南山倭城台是日军监视皇宫所在。

    “什么”

    李熙先是一惊,随后又是一喜。

    “快,快,通知诸臣,往大报坛祀三宗谢中华再造之恩”,

    嚷喊着,李熙几乎是不存近侍的阻拦,便起身朝着宫外走出,因再有几日便是神宗皇帝即位大祭,所以大报坛早已经准备好了祭品,所以李熙才会如此这般。

    “陛下,还请三思”

    平理院检事李俊连忙出言劝阻道。

    “有可三思之虑?值此兴事,岂有不祀三宗之理”

    李熙诧异的反问一句。

    “陛下,去岁,中华军队进入朝鲜,然后为与日人谈判,断然撤出朝鲜,陷陛下……”

    不待李俊说完,李熙便直接摆手说道。

    “今时不同往日,去岁,中国实力不及日本,而今日,日本先败于中国,和签条弃与韩条约,中华之恩,事同再造,祀以三宗,报以再造之恩,实属……”

    “陛下,可,您要知道,中国可是派袁世凯来汉城”

    李俊急声提醒道,在中国的报纸上昨天就已经公布了往韩国的接收大臣是内务大臣袁世凯。

    “袁世凯……”

    “陛下,袁世凯为中国内务大臣,而内务部专司理藩,其意已无需多言,去岁,臣奉皇命往南京求见袁世凯,袁世凯态度暧昧,言称:“韩国非中国之藩,中国自无需负其责”……”

    只要一想起去年往南京拜见袁世凯时,所遭的冷遇李俊便只觉一阵气堵,而却又显无奈,毕竟朝鲜已经“***”为大韩帝国,非中国之藩属,他们自然不可能为韩国出头,而最后的中国人提出的“韩台交换”,却是完全基于中国的利益。

    “袁大人所言属理,我等自不能与报怨,而今日,中国不惜国弩与日本血战,战胜而提朝鲜,中华再造之心,岂是我等小国寡民所能解,”

    在李俊正欲反驳之时,李熙却又继续说道。

    “万历年间倭贼大入朝鲜,八道糜烂,神宗皇帝勤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三百年余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末年流贼之变,未必不由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十二年前,北国***,败于倭贼之手,倭贼欲吞我朝鲜,迫我朝鲜***,岂是吾等所愿,今日之中国,为中华之正朔,虽无明皇之脉,却有皇朝之血,即中华正朔得已匡扶,又再造与我,我自当取消***,重回***母邦之怀”

    位于后苑春塘台的大报坛,是李朝王室为明代三帝设立的祭,明朝灭亡后,李朝王室一直进行各种追思活动,仁祖不忘宫中焚香望阙之礼。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60周年,李朝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又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神宗皇帝。“大报”出于《礼记》郊特牲,是郊天之义,且兼有报德之意。1749年乾隆十四年又以明朝太祖、神宗、毅宗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这种祭祀活动每年进行,至今不改。

    7月8日,上午十时,以李熙为首的韩国皇室亲王以及数十名官员以及各国领事、以及报社记者,立于大报坛前,跪于大报坛上的李熙手持着明黄祀文大声朗念道。

    “我朝五百六十二年来,事大明三百年,两百六十二年前,中华陆沉,陷于蛮荑,然我朝事中华之心未改,至今仍沿崇祯纪元,其情其义,固不暇言。神宗皇帝再造之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