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现在,我们需要等待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或

    3g---------

    “1473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公主索菲娅?帕列奥罗格,26年后,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正式用于俄罗斯国玺,俄罗斯作为“第三罗马”的自我定位由此奠基,从那一天起,“西方”与“东方”就成为了俄罗斯国家战略中的两个矛盾的灵魂,并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在西欧人眼里,俄罗斯是从méng古人手下挣脱出来东方未开化之地,是异种异教的边缘国家,在传统俄国人眼中,这个国家却是欧洲文明真正的传承者,理应与欧洲同命运、共生死。免费小说网

    自彼得大帝以来,如何使俄罗斯这艘巨大的航船驶入欧洲列强的航道,就成为罗曼夫王朝孜孜以求的目标,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下的俄罗斯一度接近了这一目标,但幻象随即被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所打破,亚历山二世被迫开启新的改革进程,使俄国与欧洲在更深的层面上建立联系。

    1861年,亚历山二世下令解放农奴之后,俄罗斯开始蹒跚地走向资本主义,工业资产阶级缓慢但不可逆转的发展起来,农民也离开乡下的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在文学领域前承làng漫主义的普希金、莱méng托夫,后现实风格的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形成举世瞩目的“黄金时代”,到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俄国已经形成了顿巴斯、克里沃罗格、巴库等重要的工业中心,产生了150多个垄断组织。俄罗斯资产阶级在法国金融资本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他们要求更大的国内市场、政fu对外扩张方面的支持和进入贵族议政厅的权力。“欧洲派”知识分子以自命的清高鄙薄着这些暴发户,但也虔诚的承认——这些人提出的要求有助于建成一个更好的社会。

    “我们这一代人和未来的俄国人将懂得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

    然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这些景象。在双方鹰的西方脑袋的右边,属于沙皇、东政教和13亿俄国农民的那个东方脑袋茕茕孑立于欧化的cáo流之外,1892年颁布的《俄罗斯帝国根本法》第一条规定“全俄皇帝是一位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上帝赋予他致高无上的权力:人们基于良知和和敬畏必须服从他。”

    “第三罗马”的君主以这样的宣言对近代国家制度关上了mén,面对汹涌的革命làngcáo和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沙皇也会做出些让步,但一俟风平làng表,便又故态复萌。与其说这是欺骗,倒不如说是困o——从亚历山大三世到尼古拉二世,罗曼夫王朝的君主们并未找到将古老而脆弱的沙皇制与现代国家接轨的“节点”,他们身不由已的变成“影帝”一类的人物。时而扮作仁兹宽厚的民之父母,时而自称锐意进取的改革后盾,指望能安安稳稳地méngun过关。

    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他们méngun过关的机会,1905年。俄国步十年前清帝国的后尖,被隔海相望的一个蕞尔小国击倒,紧随其后的的便是罗曼夫王朝建政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暴力革命。“大资产和小资产者被侮辱的民族自尊心,军队的ji昂的自豪感。为数十万年青生命丧失在毫无意义的军事冒险中所产生的悲痛,对战争必然引起的财政破产和长期经济危机。对可怕的革命的恐惧……使得人人都起来反对制度。”…,

    从1905年1月到10月,俄国发生了2700多次起义。工厂罢工、铁路停运,乡间无数地主的庄园被焚毁,芬兰、bo兰、高加索发生了民族起义,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则第一次出现了苏维埃,人们指责的对象从沙皇周围的官僚直接指向尼古拉二世和沙皇制度本身。

    1905年的战败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一刻起,双头鹰的两个脑袋出现了奇怪的扭曲,当皇帝和斯托雷平又一次披上了“革新”的斗蓬,开始进行一场摧毁传统公社、实行土地si有化并加剧贫富分化的“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人民终于忆起了1860年代一度被忽视的民粹主义者播下的种子,那些鼓吹“俄罗斯应当走东方特sè的现代化道路”的政治托钵僧们曾经宣称,“土地人民道德”,这组俄国式的三位一体的组合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所在,这些宗教领袖式的人物宣布自己将引领俄罗斯人民出埃及、过红海,在跨过被变革之火焚烧殆尽的独裁、剥削、不平等的废墟之后,尘世的天国终在俄罗斯建立。

    民粹派在jing神上的继承者——立宪民主党中的自由派,到鼓吹农民革命的社会革命党,直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更是争先恐后的扮演革命的先知,玩nong制造新“神”——人民的危险游戏。就连尼古拉二世,这个怯懦卑庸的“小爸爸”,在1914年也宣称他将为“俄罗斯的土地”而战!

    “卢那察尔斯基、巴扎洛夫、高尔基之流的聪明人知道,个把词干不了坏事,所以打算借上帝这个词大书特,但是在这场游戏中毫无经经可言的人民却可能相信真的有上帝或真的没有没上帝,到那时,个把词就干了坏事”,当战争以暴力强行中止了帝国的一切勉强维持的日常秩序时,俄罗斯开始朝着一场不可抑制的、“无神无人”的雪崩式革命狂奔而去。到那时正如历史上曾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流淌的将不是墨水,而是血河!”

    《帝国的末日》亚?索尔仁尼琴

    “革命的胜利来的是如此的突然。”

    远在哈尔滨的行营会议室内,一场正在举行的情报联席会议上。来自帝国情报局、帝国调查局、参谋总部情报局以及外jiāo部情报局的情报官们,直接向在黑龙江视察的陛下作着汇报,而担任直接汇报的,自然是作为情报龙头的帝国情报局的官员负责。

    作为帝国情报局的副局长。魏子含自然当仁不让的担负起了这个责任。

    “当旧秩序土崩瓦解之时,人的意识相对历史变化的那种滞后xing便暴lu出来了:共和制度已经成为事实,十月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却还在小心翼翼的讨论着摄政问题,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整个斗争的结局感到mio不解。”

    看着若有所思的陛下,魏子含用极为玩味的口wěn说道。

    “在整个彼得格勒、甚至整个俄罗斯,他们都在问着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政权吗?是把它jiāo给谁托管?还是自己动手干呢?”

    对于这一点,陈默然倒是并不陌生,二月革命的成功。无论是从现在来看,还是从历史上来看,都太具偶然xing,太不可思议了。甚至完全不是一场“革命”。就像后世人们总结的那样,这场“革命”与其说是人们在推动革命,倒不如说是他们为革命本身的ji情所驱使,身不由已的出没于风bo之中。…,

    这种革命状态,与另一个时空中的中国。嗯,1911年的中国是何其的相似,不过,相同的至多只是“革命状态”罢了。至于其它,完全不同。毕竟俄罗斯在几年的unlàn、内战之后打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胜利者,胜利者用刺刀和强权取代了一切。而在中国,革命的妥协,南北的心不甘的妥协,所换来的却是多年的战争,持续十余年的unlàn,最终拖垮了那个国家,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