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朝鲜公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新书榜竞争很激烈,读者朋友们,如果你觉得本书不错的话请一定收藏一下,投红票支持,谢谢各位了,因为收藏决定本书成绩!

    ............................

    启运山脚下通往永陵的官道上,一队清军骑兵护送着十几辆马车正朝前行驶着,为首的那辆马车内端坐着几名神情有些焦急的官员。可能是嫌马车跑得不够快,官员们屡次催促车夫加快速度。一旁护送的清军协领见状忙指着前方叫道:“几位大人别着急,马上就到地方了。”

    一听快到了,几名官员这才脸色好看了些,坐在马车最外面的一个官员小心翼翼的抓住木框朝后看了一眼,见身后那辆马车内没有什么动静,回身坐了下来对另外几人道:“你们说这朝鲜国派个公主来见圣上,是不是太失体统了?”

    靠近窗户的一个官员无所谓道:“又不是正式出使,来的是王子还是公主无关紧要的。”

    正对着他的官员也道:“现在的朝鲜国王还没有子嗣诞下,又没有兄弟可以派来,只能派这个公主过来了,不过都是他们王室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先前朝后看的那官员听了有些不以为然道:“这也是咱皇上圣君在世,不与他们一般计较,要是在前明,怕早就派人去训斥了,完了还得让他们国王自己来一趟。”

    年纪最大的那名官员闻言点头附和道:“当年刚入关时,他们的世子和什么大君可都是老实呆在北京城的。现如今万岁爷圣明,不与这些属国计较,不然我看朝鲜国做了这等失体之事,万岁爷要是恼了,他们可得够呛。”

    “对了,听理藩院的同僚说,朝鲜国王的三个妹妹都长得国色天香,其中最漂亮的还属后面那辆马车里的明安公主。万一她被皇上看中的话,咱们岂不是多了个朝鲜娘娘?”

    一听这个,几名官员脸上多了些神情,一个个不亦乐呼的在那说了起来,全然忘记刚才还急着赶路。

    …………………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

    为首那辆马车上官员们的声音并未传到第二辆马车内,所以一身故明公主服饰的明安公主正拿着一卷诗集在那轻轻吟诵,坐在她旁边默默倾听的也是一身故明官员服饰的白发老者和一名中年仆妇。老者是明安公主的儒学老师、朝鲜尚瑞院的判官谢万长,中年仆妇则是照顾明安公主长大的宫女常妈。二人坐在那里,饶有兴趣的听明安公主吟诵着手中的诗集,不时还露出赞许的笑容。

    明安公主李仪是朝鲜国王李焞的三妹,今年才十七岁,其父便是显宗李棩。因康熙东巡后,谕令邻近关外的蒙古各部落和朝鲜国都要派使来见他,而李焞膝下无子,又无兄弟,不得已只好派了礼曹判书崔秀林领着这个三妹前去拜见康熙。使团一行本来是准备前往盛京拜见康熙的,却因康熙北上永陵拜谒,故明安公主一行在随行的清廷官员护送下直接赶来永陵了。路上怕有所耽搁,赶不及在康熙拜谒永陵时将朝鲜使团送到,所以随行的几名清朝官员一路都是催着车夫加快速度赶路。明安和崔秀林等人在朝鲜国内虽然身份尊贵,可是却也不敢对几名清朝官员所为有什么非议,只能任由他们安排着加速赶路。连日赶路,众人身心都有些疲倦,俱是强打着精神以免被清人看轻。

    明安轻轻吟完这段诗句后,若有所思的挑开车帘,托着腮巴趴在那朝外看去,像是在想什么事情,过了一会方扭头朝谢万长道:“谢先生,我有些不明白。”

    谢万长闻言微襟正坐道:“公主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问微臣好了。”

    明安轻点一下娇唇,将那诗集放到车内的木几上,淡淡的说道:“这首诗对吴三桂不肯立故明后裔为帝深为不满,诗里诗外都是讽刺之意,只不过明安觉得,若吴三桂真这么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