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士和太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恶汉扔给三儿的那锭银子足有三四两重,这可是出手够豪绰的了,三儿在这车马行一月累死累活也不过半吊钱,何时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就是平日里碰上大方的客人,也不过几个铜板打赏,换这也要千恩万谢了。现在凭空就得了这么多钱,三儿还不欢喜疯了,张大着嘴巴合不拢嘴,不敢相信的望着手中的银子,就差拿牙去咬一咬这银锭是不是真的了。直到那恶汉不耐烦的又催了一句,三儿才从惊喜中反应过来,慌似的把那锭银子给揣在了怀里,屁颠屁颠的就领着他们往最好的屋子里去。那两个中年人似是对三儿这种贫寒之人见到银子的反应见多了,二人对视一眼,嘴角俱是微翘,微一点头便跟着伙计走去。不过面白无须的那中年人却是始终不曾超过那高个中年文士,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落后半步的姿态,模样也甚是恭敬,那中年文士对他的步伐也似是习惯,坦然的走在他前面并未有什么不适。

    院子里此时并无多少人,除了一个正好出来倒洗脚水的旗人外,就是赵强一行了,那掌柜的方才出来探了一眼便又缩进了屋,若是晓得三儿这一开门便得了锭银子,怕肠子都要悔出来。那倒洗脚水的旗人并未留意院门这,把水往院子里随意一泼便钻进了屋子,倒是未注意到进来的这几人。赵强和一众护卫们却是对这几人留上了心,尤其是赵强,好奇心更甚。看那两中年人打扮,似是有身份之人,再看几个护卫举止,也似军中行伍出身,而且出手如此豪绰,再加上其中一个还没有胡子,白白净净的,让人自然而然想到宫里的公公们,如此一联系,赵强不禁就对那极有气质的中年文士产生了兴趣。

    什么康熙微服私访的扯淡事赵强是不相信的,而且康熙是个大麻子,眼前的这中年文士却是相貌堂堂,不怒自威,与康熙的气质有很可能接近,相貌却是差得大了,所以赵强肯定这人绝不是康熙。但是不是康熙的话,这人又是谁?那面白无须的中年人按正常人角度来看,很有可能就是宫里的太监,而一个能让宫里太监陪在身边,又有军中之人保卫的人,这个身份倒真的是值得推敲一番,恐怕十分显赫得很。

    赵强记得后世常看到一些记载,说是有清一代,太监是不可以离开北京城的,一旦发现就要立即处死,这也是清朝统治者防止出现如明代一样的阉宦之祸定的铁制,后世同治年间慈禧宠监安德海便是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借着这个祖制给砍了头的。所以在清代,但凡太监出京,肯定是有差事的,不然借他天大的胆也不敢私自出京。如按这个推算,那面前这个太监能出宫,又能来到这关外,而紫荆城的主子又是所谓“英明神武”的康熙,因此理论上这个太监就不大可能是私自出京,定是得了康熙允许陪着这中年人出关。如果真是这样,那问题就来了,如果这太监是得了康熙允许陪着这中年文士模样的人来到关外,那这中年文士的身份定然十分显贵,否则康熙断不会让一个太监陪着他来关外的。

    猜测一番这中年文士的身份后,赵强便下意识的联想起这人的真实身份来,他首先想到的便是与皇室有关。但在排除康熙本人后,赵强自然而想就将这中年文士的身份与康熙的几个儿子联系在一起,不过现在才康熙二十三年,康熙本人是八岁登基当皇帝,时年八岁,所以他现在也不过三十一岁,其长子允禔是康熙十一年出生,现在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因此康熙的儿子显然与这中年文士的身份沾不到一起。那么按排序法,排除康熙与其子后,就应该轮到那些亲王郡王了。

    想到这里,赵强便在脑海中回忆了一番康熙时期的王爷们,如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庄亲王博果铎、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信郡王鄂扎等人,但想来想去也觉得这些个王爷与这中年文士的身份也没有关连。因为此地离辽源围场不过十多里路,要是这中年文士真的是王爷,那他来了关外到了这辽源,定然会去围场,又怎么可能自甘下贱跑来这车马行睡一晚呢,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就算这王爷自己想来,恐怕他身边的人也不会让堂堂王爷在车马行住下的。

    满清的王爷们可没有体恤下情的觉悟,要他们自降身份还不如让他们寻根绳子上吊呢。赵强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中年文士可能是王爷的猜测,但仍是摸不透这中年文士的身份,这越不知道心里就越痒得很,好像蚂蚁在爬一样难受,就想着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看这中年人到底是何方神圣。无奈的是,他是有心想上前与中年文士套近乎,然后摸摸对方的底,怎奈他的身份在这,只怕一说话就露馅,身边的人又不明白他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也派不上用场。

    急啊,痒啊,郁闷啊,眼看着那伙计领着中年文士一行往一间大屋子里而去,自己却是只能干看着,没法和人家攀上交情,赵强憋屈的跟个什么似的,怔怔的站在那,绞尽脑汗却仍是一筹莫展。不过天无绝人之处,正当赵强干瞪眼没法时,机会却来了。

    那恶汉跟三儿交待的“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