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鸿儒取士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博学鸿儒科的考试大体已完成的差不多,阅卷之事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办着,这几日便可出来名次。因此早朝一过,康熙便把几位南书房大臣和几个尚书叫到养心殿,商议考试的事儿。

    “朕为了开博学鸿儒科,呕心沥血,夜不能寐,现事情终于是办了,朕这心也踏实不少。现在,你们几个来议一下,这考完之后,怎么个取法,取上的又如何授官?”

    前几日康熙曾和阿兰泰、高士奇等人议过那些鸿儒取第的事,当时高士奇建议一概取中,不过问题是,如果这些人都取中了,朝廷又要怎么个给官,这事真办起来却也是难题,因为很多鸿儒都是六七十岁的前明遗老,让他们这把年纪当官实是有些欠妥。

    索额图职掌吏部,这事儿他责无旁贷,当然要先说话了:“万岁爷不问,奴才也正要为此事请旨呢。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的人,都是各省督抚大员们推荐的当地名人学士,前朝遗老,杰出士子,这次进京又是皇上在太和殿里御驾亲试,实乃千古难得一遇的盛典。可是,这取与不取,取上的给什么官儿,却又有许多难处…”

    “嗯,你说下去。”康熙听得正入神,见索额图说了一半打住了,忙让他继续说。

    索额图理了理思路,道:“依奴才看,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人,取上了,自然风光排场。可是,放他们去当个地方官吧,年纪似乎大了点;要都进上书房呢,人又太多了。取不上的,不光他们自己脸上下不来,各地的督抚大人也没光彩。所以,奴才想来想去竟想不出一个万全的办法。”

    阿兰泰听索额图罗哩罗嗦了半天,也没提出一个正经的办法,不免有些着急,便接口说道:“皇上,依奴才之见,可以这样办。凡来参加考试的,不管卷子答得如何,全部录取,让他们脸上光彩,也显示出我皇万岁珍惜人才之初衷。不过,却不便让他们去当地方官。因为这次是恩科还有不少各地举子来试,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十年寒窗,辛酸备尝。论阅历,论学问功底,自然比不上这些鸿儒;可是论机智、论忠心,还是年轻人要更可靠些。再说,年龄悬殊这么大,有些甚至是师徒关系,稍有安排不当,不是生出新的朋党,就是结下冤仇,与国不利。臣以为,凡参加博学鸿儒考试的,一律取中,放到翰林院去。能侍讲的干侍讲,能侍读的,去陪伴太子、阿哥们读书。剩下的,组成班底,修纂明史,他们都是前朝过来的人,这差事,正该他们来干。”

    阿兰泰这话听得索额图是心里一惊,虽然他没有提名道姓,但那“朋党”之说不正是说得自己和明珠嘛。当下就在心里暗骂了句阿兰泰,脸上却是不敢有什么表情变化,唯恐被皇上看出什么。

    康熙倒没细想阿兰泰话中指桑骂槐之意,只觉他这法子不错。礼部报过来说,此次恩科有一百多鸿学大儒,按阿兰泰的意思将他们一股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