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罪己诏 御驾亲征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皇上…”

    福全和常宁二人缓步走到御塌之侧,轻声叫唤了一句,塌上康熙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仍是呆呆的望着帐顶。二人一个是康熙的哥哥,一个是康熙的弟弟,是众多王爷之中与皇帝血缘最近之人。二人中又以福全才能最著,幼年之时,顺治曾问其志,福全答曰“愿为贤王”。康熙六年,福全十七岁时即入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宗室之中品性与才能俱佳的王爷之一,深得康熙尊重与宠信。

    常宁于康熙十年被封为和硕恭亲王,今年不过二十九岁,是亲王之中最年轻的一位。与其兄福全稳重不同,常宁许是年轻的缘故,有些年轻气盛,常自诩有大将军之材,可领兵百万,平时挂在嘴边最多的便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过时至今日,其却未曾挂帅出征过,三藩之乱时,常宁便请缨出征,却被康熙驳回,因为他知道这个弟弟只是嘴上功夫,浮夸而已,真正要用却是不能的。他宁可这个弟弟当个太平王爷,也不想让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

    同时入帐的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却都是有赫赫战功的,二人都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是宗室之中领军的翘楚人物。岳乐是太祖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之子,论辈份是康熙的叔叔辈。他年轻时曾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作战十分英勇,且颇具谋略,率部击斩了大西王张献忠,由此被晋升为贝勒。之后由于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绩,被擢升为安郡王。虽说五十多岁的人了,但身子骨却不亚于年轻的时候,老当益壮得很,平日里也很喜欢和小辈们在一起,是个既让人尊重又令人讨喜的一个老王爷。康熙此番木兰围猎将他带上的的目的便是想待罗刹平定之后,以他为帅出征准葛尔。

    康亲王杰书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与康熙平辈,是其堂兄。顺治六年杰书袭爵封为郡王。顺治十六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海被追论前罪,最终被追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满达海之子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的爵位由杰书承袭为康亲王,同时任正白旗旗主,三藩之乱时出任奉命大将军,成功平定耿精忠叛乱,并率部击溃台湾郑经部,战功卓著。且现在正值壮年,也是康熙夹袋中可以用之为帅的宗室。

    岳乐和杰书进帐之后,见康熙躺在那看着头顶发呆,都有些担心,岳乐心急之下便轻声问怡妃:“皇上他?”

    怡妃没有开口,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岳乐见状,也点了点头,不再去问怡妃,而是走到福全身边,示意他将皇上叫醒。

    福全正要叫康熙时,却见康熙突然一跃而起,对外叫道:“传高士奇、张英。”

    “奴才高士奇(张英)磕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士奇和张英进帐之后跪拜行礼,俱是心切的看着皇上,方才皇上失态之时的样子可是将他们都吓到了,比起今日所见那猛虎都要吓人得很。

    康熙看也不看他们二人一眼,只急着吩咐道:“笔墨,拟旨。”

    拟旨?高士奇和张英二人一怔:“不知皇上要拟何旨意?”

    康熙神色一动,有些沉重道:“朕要拟罪己诏。”

    “罪己诏?!”

    帐中众人一惊,这罪己诏历朝皆有,是皇帝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但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