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御门听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七月十五日夜,康熙御驾回京,次日清晨即于御门听政。

    御门即乾清宫正门,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在太和殿举行常朝外,余日皆在乾清门听政。常朝隆重,一般是臣下参拜,升转各官谢恩,进贡使臣行礼等例行礼仪,并不研讨政务。宫内管御门听政为视朝。

    朝会时,百官以为皇帝会就关外战事问事,殊料康熙并未与百官提起北征大军覆没及吴三桂旧部复叛之事,只向百官痛心表明自己所发罪己诏的由衷,希望百官能“体朕之心”。

    明珠连续两个通宵守候在兵部衙门,上朝之前更是做好准备,只待皇上盘问即上对,哪知皇上却根本不提关外战事,这让明珠的心里七上八下,一颗心悬在那好不难受。

    索额图却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思冷眼站在那,想看看明珠是如何挨皇上的训。他已从赵祥星处得知郭琇去找了于成龙,所以这会心思不在这朝会上,而在呆会的南书房,因此没什么心思奏报什么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内侍高声叫了句,百官窃窃私语,未几,吏部尚书郝惟讷出列奏道:“皇上,奴才有事要奏!”

    康熙一抬手:“说。”

    郝惟讷轻咳一声,奏道:“浙江巡抚赵常齐请复设推官(各州府佐官,掌刑狱之事),臣察核推官一职,已于康熙六年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裁撤,后有山东巡抚刘芳躅、御史万泰、孙锡龄等先后复请恢复推官一职,然朝廷都没有批准,今赵常齐又请设推官一职,臣不敢擅断,请皇上定夺。”说完将手中的折子递给小太监呈给了康熙。

    康熙粗略看了一眼便将折子合上,说道:“凡各省刑名、府、州、县官俱有专责,推官原属冗员,不必复设。告诉赵常齐,官员裁撤添设之事,朝廷自有主张,设何官,撤何官,都有定制,叫他好生办差,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些无用功上面。”

    “是,皇上!”

    郝惟讷记下,又奏道:“今福建按察使出缺,吏部所拟候缺二人,分别是山西参议张所志、福建参议王国泰,臣请皇上示夺,这二人哪个可补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问道:“这二人分别为何人所举?”

    郝惟讷回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枢、太仆寺卿田六善、礼部左侍郎李宗孔、工部主事徐诰武四人推举张所志;吏部侍郎宋德宜、御史余国柱二人推荐王国泰。”

    康熙点了点头,问郝惟讷:“王国泰为人如何?”

    吏部侍郎宋德宜忙出列回奏:“臣在户部,王国泰做司官,那时臣便知道他有才能,办事能力强,所以臣就荐了他补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不置可否,又问道:“那张所志呢?”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枢也出列回奏:“臣做御史的时候和张所志为同僚,后来他调到地方任职,与臣并无多少来往。但臣敢保证其操守廉洁,绝对可堪大用。”

    “吏部认为这二人哪个可出缺?”

    “臣以为王国泰可用。”吏部满尚书科尔坤出班奏道。

    郝惟讷也附和道:“王国泰素有干才,且资历已到,臣也以为可用。”

    康熙听后,点头示意,扬声对百官说道:“从来君臣一心图治,天下不患不台,治人难,用人不易。有治人始有治法,行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