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捉拿叛党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永平知府衙门后面便是知府大人与家眷的住所,与往日不同,今日的知府衙门气氛异常紧张,以致于那些书吏、捕头衙役们没人敢说一句话,全都奇怪的望着那几十个列在大堂外的前锋营兵们。

    大堂里,站着几个官员,当先一人穿着的是三品补子,另外三人则是四品的补子,几人坐在堂上,一边漫不经心的品着下人奉上来的清茶,一边不时朝堂后瞄去,眼神中都有几分焦急。

    外面带兵的是一佐领打扮的武官,相对于堂内的几个官员,他倒是不急,很是淡定的握刀立在堂外,任凭头顶的大太阳晒着,甚至还很舒服的微眯眼睛,享受阳光射在后背的那种烫热感。

    衙门后院,知府刘道书房,捕头熊芳亮看着已经穿戴完毕的知府大人刘道,十分难过的劝了一句:“大人,朝廷的人在外面等着呢,大人难道不去接旨?”

    “不必了。”刘道摇了摇头:“先帝死于关外,我刘道受先帝之恩甚重,理当随先帝而去,以全臣子之义。这旨我就不接了。”

    听了刘道这话,熊芳亮沉默不语,他随刘道十几年了,知道这个知府大人的脾气,一旦他决定的事情无论别人怎么劝,都是劝不回头的。

    将官帽小心的捧到手中,细心掸了掸上面的灰尘后,刘道叹了口气,看了一眼熊芳亮,轻声道:“我意已决,你也不要再劝了,本官死后,但请你能照顾好本官家小便行。”

    “大人!”

    熊芳亮鼻子一酸,不知说什么好,千言万语在心却是一句也说不出来,只难过的想失声痛哭起来。

    “你出去吧。”

    刘道轻轻的起身,转过身去,不再看熊芳亮,他也有些不舍妻儿,但想到先帝对自己的大恩,妻儿再重,也要毅然随先帝而去,如此才是人臣之理,如此才是忠节之士。

    “大人!”

    熊芳亮见状,眼含泪水,难过的退出屋外,轻轻的带上了屋门,尔后静静的站在屋外。不一会,便听屋内传来凳子倒地的声音。

    ………..

    “几位大人,刘大人已经悬梁了。”

    “什么?”

    一听刘道上吊自尽,堂中的几个官员都是愣了一下,那三品官失声道:“这是怎么说的,皇上只是让他卸了永平府的差事,回京另行任用,他怎么就想不开,上吊了呢!”神情中无比惋惜,好似痛失好友能伴一般。

    那三个四品官也是一脸惋惜,三言两句的替刘道可惜起来。其实他们与刘道也只是素闻人名,从未谋面,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之所以如此惋惜,完全是临来前摄政王曾说过“刘道为官一方,不惧权贵,只为百姓谋利,是个好官,你们去后,务要将他劝来京城,本王要与他亲自谈一谈。”

    从摄政王的话中可以听出,王爷是想重用刘道的,但现在他却上吊自杀了,这就让人觉得实在是可惜了。

    “罢了,罢了!”

    人已经死了,再可惜也没有用了,那三品官转头对一个四品官说道:“王大人,你这就坐了永平府大堂吧,本官还要去顺平府,此地的事情便交给王大人了。”

    那王大人一听,忙躬身谢了一礼,然后将那三品官送出大堂,“张大人走好,恕下官不远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