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战场上,兵士们的心态,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甚至连主将的心态都不能和军心相提并论。

    前些年,闯军在中原连战连捷,号称几十万大军,人人都觉得自己将要跟着李自成改朝换代,士气自然不断提升。

    但当他们达到一个顶峰时,却又蓦地降低到谷底。

    典型的差别,自然就是周遇吉的宁武铁军在得到了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后,足足挡住了他们接近一年的时间。

    往常的连战连捷,在那场血战中不见丝毫作用,尸体堆满了城墙,周遇吉仍然没有一丝一毫投降的心思。

    这种差别是致命的,就如贫穷和富裕一样,历史上曾连战连捷的军队,因为一两场失败而逐渐走向失败的,不在少数。

    当他们处于顶峰时,中原一带没有任何一支官军能觉得自己有实力挡住他们,所以官军与流贼之间的战斗,往往在还没开打时就已经输了。

    设置关乡大营是为了防备函谷关的流贼东出,人马足有四五万,连小型的火炮都配备上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骑兵,算是重兵驻扎。

    堵胤锡的这个战略意图,似乎有些过分明显了。

    李自成与吴汝义会师后,在各处强行招募一些乡民、流民,总数达到八九万人,再加上李友在关内的两三万人,加在一起也才十万人左右。

    当然,这十万人还有五万人跟随任继荣前往少华山、泰华山一带设伏阻击崇祯皇帝调派的所谓十五万驰援大军。

    所以李自成带来攻打的人马不过三四万,加上李友在关内的兵马合击,人数也才与关乡大营的官军堪堪持平。

    人数只是一方面,两方如今的军心状况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进攻方的闯军,就和上次出商洛山一样,连续打赢了多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关乡大营面前,五万人竟然打出了十万人的气势。

    在守营盘的官军眼中,这些流寇挥舞着各色兵器,不要命的向自己漫山遍野的压过来,好像他们都觉得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同样是五万人的官军,如果做出精密的部署,再加上他们是防守方,完全可能反败为胜,击溃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顺军。

    可当他们见到打着‘大顺’旗号的闯军时,从上到下都蔓延着一股即将崩溃的气息,就连营盘内坐镇的那员总兵也是一样,十分慌乱无措。

    看样子,大营内的官军都已经认定,自己这一仗肯定会输,但是‘必胜’的大顺军,就真的是逢战必胜吗?

    其实李自成的部署很有问题,吴汝义率部逼近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函谷关内的李友部先行对接,两方前后进攻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差。

    这段时间,如果是让禁军、山东军那种百战的精锐部队抓住,只会让他们逐个击破,李自成绝不会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但关乡大营里的官军错误就错误在,他们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奋起一搏,就连硬着头皮趁对方未完全包围过来时逃跑的勇气都没有。

    等到半柱香左右的功夫之后,函谷关内的李友一部两三万人围拢过来,营盘内的明军总兵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完了。

    现在这个局势,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正是打不过又跑不成的死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无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