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章 千金买骨的举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千金买骨的举动

    弹劾中书令王文干奏折有如雪片一般的飞来,这让刘复亨大大的头疼,毕竟王文干是自己的心腹,而且自跟随自己以后忠心耿耿,为自己出谋划策,招兵买马,稳固后方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刘复亨看来,王文干虽然才能比不上汉初的萧何,张良,但是他却同时挑起这二个人的担子,既是运筹帷幄的军师也是筹集钱粮的主薄!

    因此,即使在众人的弹劾之下刘复亨还是暂时压下了这些奏折,但是反对王文干的大臣见奏折有如投石入海,了无音讯,很快就将弹劾蔓延到了朝堂之上![..com]

    “臣有本奏,臣弹劾中书令识人不明,用人不察之失,以至我大汉二十万大军险些陷入死地!”

    “臣也弹劾中书令!”

    “陛下臣附议,中书令用人无方,置我大汉于险地!”

    ……

    见反对自己的大臣居然有如此之多,王文干显得有些慌乱,他想大到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儒臣反对他!

    侍中张弘略冷冷的看着王文干,见其惊恐,不由得连连摇头,作为帝国最有权势的三省长官,他相当看不起王文干的作派,小人得志后,开始对自己还毕恭毕敬,后来居然明目张胆的将手伸到了他的门下省!

    除了门下省的官员外,有如此多的儒臣也同时出来弹劾王文干,其中也不乏张弘略的背后推手,张弘略看了一眼表面无动于衷,一直都在闭目养神的姚枢,张弘略心想没有这老家伙的默许,恐怕这些儒臣也不会如此的踊跃吧。

    仿佛感应到张弘略的目光,姚枢睁开了双眼,淡淡的看了张弘略一眼,随后又若无其事的闭上了。

    这老狐狸!

    张弘略暗骂一声!

    事实上,姚枢什么也没做,儒臣们之所以群起而攻之,是因为在这些儒臣看来,是就是,非就是非,王文干荐人不当,酿成了大祸,自然刺激了他们的正义感!

    好不容易建立了大汉,让儒学重回统治的地位,怎么能让王文干这种不学无术的异类败坏朝纲呢!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国家法令,儒臣虽然掌握着尚书省,但是没有中书省的决策,他尚书省没有办法执行!

    眼见群情激愤,刘复亨也暗叹一声,他也不得不作出决定,处罚王文干,暂时将王文干从中书令的职位上放下来。

    这些个大臣啊!

    朝中的三股势力泾渭分明,姚枢为首的儒臣,王文干为首的跟随自己的草根,张弘略为首的世阀,基本不用划分,依其身份天然就形成的界限!

    当初分别将其划分到了三省的决定,让刘复亨得意了很久,认为这是个相当英名的办法,这样一来三省就互相牵制,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而如今王文干居然犯了错,虽然自己很不愿意,当群情激愤之下,刘复亨也无能为力。

    “王爱卿可有话说?”刘复亨看向王文干。

    “臣有罪!臣失察置大汉于险地,臣无话可说!”王文干回道。

    本以为,王文干可以辩护一下,找个理由,自己也可以从轻发落,没想到他如此老实,刘复亨再次暗叹一声。

    忠臣拉!可惜了!

    “既如此,中书令王文干识人不明,用人……”

    就在刘复亨决定撤换王文干的时候。

    “报!陛下,太子殿下八百里急报!”

    “呈上来!”

    “是!”

    刘复亨接过刘淮的八百里急报,摊开视之,遂面露喜色。

    不得不说王仲所写的非常高明!

    在八百里急报中王仲丝毫没有为王文干求情,但是却是替镇军将军石兴祖求情,认为其虽然战败,但是其以身殉国,致死不退,若是不抚反惩,恐怕会寒了大汉的军心,另外一方面急报还夸大了郭侃的军力,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是换了另外一个将领也不会做的更好!

    于是,刘复亨令左右将急报传给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