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军山(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而来,所携粮食必然不多,所以他才针锋相对,只设下两寨,守而不攻。

    赵云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耗到黄忠的粮食,

    i其不得不自行撤军,如此,则定军山兵不血刃就可收复。

    黄忠的两万大军越山而来,只带了不足十日的粮食,这也是张翼等将,主动请战的最主要原因。

    黄忠当然知道己军的优劣之势,主动进攻是势在必行的。

    不过,黄忠担心的却是,以优势兵力强行攻破敌寨并非难事,难就难在,若是敌军失利,退回阳平关去死守,自己夺取阳平关的战略目的仍然无法达到。

    惟一的办法,就是将赵云在定军山解决掉,自己的大军趁着得胜之势,跟随着敌方败军一涌而入阳平关。

    在对定军山一带的地形,以及敌军兵将布署等再度进行周密的侦察之后,黄忠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

    根据现有的情报,赵云自率七千兵马守备西营,这也就是说敌方东营的兵力仅有三千左右,防守能力相对要薄弱很多。

    黄忠的计划很简单,令张翼率军八千,对敌方东营围而不攻,借此来you使赵云西营之军前去解围。

    这个时候,黄忠所率的主力,就可以埋伏于定军山下,对赵云的援军半道而击之。

    赵云yu要援救东营,必须要经过定军山前的一片开阔平地,此间正是黄忠选定的伏击之所。

    而定军山的主峰之后,又有一块天然的大洼地,该洼至少可以屯聚上万人左右的兵力。

    且定军山顶与山脚平南之距,最多不超过两百步,这样一个高差,既不太高,也不太低,正适合山上的伏兵快速冲下。

    黄忠猜想,正是这般地利的因素,才是刘封让他以定军山作为破敌所在的原因吧。

    只是黄忠却想不明白,当年刘封攻下益州之后,只在蜀中呆了不到半年就回往荆州,相信他对蜀中的般地利都不见得很了解,却又是如何能对远在汉中的定军山如此熟悉?

    黄忠当然不会猜到,刘封其实压根对定军山的地形就不了解,刘封的那道密计,根据的却是他对那段已然不存在的历史的记忆。

    刘封记得,曾经的历史中,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倾全力发兵攻打汉中,正是在定军山一役,斩杀了曹cao的大将夏侯渊,从而攻破阳平关,打通了进入汉中的通道。

    当年那一役,刘备也是久攻阳平险关不下,最后才不得已将战场改在了定军山。

    所以,刘封就想,既然如此,那就证明定军山地形,对于攻者一方应该有利,所以,他才密授了黄忠这破敌之计。

    刘封觉的以黄忠的用兵之能,只要给他稍加提醒,必然能和当年的刘备一样,悟明这定军山的重要xing。

    事实证明,刘封的料想果然没有错。

    计策已定,次日入夜,各军依计行事。

    当夜,副将张翼率军八千,由右寨而出,对敌军东营发动了夜袭。

    敌军右营守将为吴兰,兵力不过三千,因是兵少,故而在寨外方设鹿角,挖有重壕,工事构筑的也算坚固。

    张翼借着夜se的掩护,多树火把,令军士四下擂鼓呐喊,营造出一副大军来袭的假象。待到凌晨过后,夜风忽起,张翼便借着上风口,令士卒持火把攻营,将敌营西北侧的鹿角烧毁大半。

    张翼的虚张声势,还有顺风的火攻,使得吴兰误以为黄忠主力来攻,心惊之下,连派数骑飞奔向西营,向赵云求援。

    赵云恐东寨有失,本来打算去救援,但又担忧天se正黑,敌人行迹不明,怕是中了敌人伏兵,故是一直犹豫未决。

    直到天se将亮时分,赵云连着接到吴兰的数次求救,方才决定率五千兵马离寨,直奔东营而去。

    此时的黄忠,早已率他的万余兵马在定军山后的天洼中藏了一夜,山上夜寒,挨了一夜的冻,天se将亮时,他终于在山顶上瞅见了敌军影子。

    举目望去,只见数千的兵马,正从定军山前匆匆而过。

    显然,山顶的天洼有效的隐藏了黄忠的行迹,使得赵云派出的斥候,并未能侦知敌人埋伏,故而赵云才敢大军急行,毫无提防的从定军山前经过。

    杀机渐lu的目光中,熊熊的战意燃烧起来,黄忠仿佛在够感觉得到,手中那柄已然长锈的宝刀,此刻正在兴奋的颤抖。

    这位老将翻身上马,手提着大刀,高喝一声:“全军出击”

    令旗招展,鼓声如雷,黄忠一马当先,冲向山下。

    身后,一万jing锐的蜀军,跟随着这年逾古稀的老将,漫山遍野的向着山脚的敌军杀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