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节奏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节奏

    武则天幸福的时候很快就到来了。

    棉花采了下来,不会所有棉桃一起开放的,可第一批已经采了三四分之一有余,产量便出来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脱籽,脱完籽后纺纱织布,或者用棉弓弹成薄棉。

    但其他的,比如丝麻葛等,从材料到布匹,皆有繁琐的程序。只是缲车不一样,手续也不一样,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产量终于让朝廷惊动了。棉布虽不及丝绸,可是全棉的布料,穿着肯定比葛布、麻布舒服。对棉花长安百姓很陌生的,对棉布并不陌生,否则它的价格都不会与丝绸相仿佛了。

    不是这一点,是产量。

    这种单株移载种植方法几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出现的,以前历史是一片空白。让李威生生地提前了一千三百年历史。如果有杂交技术,说不定能弄出一个亩产唐朝斤两五百斤皮棉的怪物出来。就是这样,产量也是惊人,毕竟是皇庄与官庄试验的产物,又拨了一万缗钱作为肥料与人工的投资。

    也等于是用钱堆出来的,这弥补了一些种子才来关中洛阳的不适应性。

    除了少数的地外,大多数第一批就收了五十斤以上的皮棉,甚至少数都接近了一百斤。也就是最高的产量,有可能达到三百斤还要超过,毕竟上面三分之二的果桃没有绽开。(唐朝的斤)

    不仅是棉布,棉弓弹成了薄棉,塞进被套里,往身上一盖,或者塞进衣套里,做了棉大衣,尽管不如兽皮衣服灵活,但很暖和。军事上的作用还没有看出多少,可是民用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普及,至少北方不用在寒冷的天气里,因为缺衣少盖,冻死那么多百姓。

    这时候不是生活过得多少好,是能不能吃饱穿暖。

    先是高梁,掀起了农业精耕细作,然后是棉花,唐朝百姓幸福的时光似乎就要到来了。可却是很古怪的,一个是皇太子发起的,一个是皇后发起的。李治听到后,坐在皇宫里郁闷无比。

    老婆都没有怨恨的,是怨恨儿子,做得很巧妙的,偏偏李治全部知道。妻子这份功劳是儿子生生送的,自己的,却没有送一分……

    心里面百般滋味,但也不是昏君,只好立即下诏,小心地将棉籽全部收集起来,明年更大范围推广。

    李治想不开,心中郁闷不解,自然不会接见儿子,连妻子劝都没有用,偏偏他又不说。

    李威求见了几次,没有接见,同样很郁闷,呆在东宫,便没有了兴致。

    中秋节渐渐到了,可现在对中秋节很淡漠的,李威渐渐也忽视了中秋节的存在。只是天气凉了,天高气爽,但是李威呆在东宫怏怏不乐。上官婉儿与韦月穿着很古怪的衣服跑了进来,李威问道:“你们这是……?”

    “殿下,我们给殿下舞一曲《春莺啭》。”

    唐朝舞蹈种类繁多,有字舞,花舞,健舞,软舞与马舞。字舞与花舞就是舞者拼出花卉与字的图案,后世经常看到,比如奥运会的开幕式。马舞不大常见的,这是杂技与舞蹈以及马术的结合,难度颇高。但常见的还是健舞与软舞,健舞要刚劲有力,其中大多数舞者不乏男子舞蹈,唐人中的剑舞,胡人中的胡旋舞就是代表。软舞则需要腰肢柔软,比如兰陵王,或者这曲春莺啭。

    难度也是不小的。

    两个小萝莉怪模怪样的跳着,终于扭来扭去,韦月一下扭跌在地上。

    看到她们的样子,李威终于忍不住乐了。

    两个小丫头不是献丑,主要想让李威开心的。李威说道:“别跳了,改天孤带你们打猎去。”

    反正呆在东宫无所事事,李威说做就做,喊来也返回长安的薛讷,一道到了骊山打猎。

    打猎的时间还有些嫌早,最好再过一两个月,那时候草木正式凋零了,动物缺少食物,或者冬眠的动物最后“进补”,是打猎的最好时光。但骊山离长安不远,野生动物比较多,又因为地势多样,风景秀丽,是唐朝重要的演兵讲武的地方。

    现在去打猎,倒也会有些收获。

    只是李威的箭法依然不好。其实在东宫的箭馆里,李威箭法还是很准的。

    问薛讷,殿下请教,薛讷自然知无不言。他箭法还差一些,可薛仁贵的箭法举世无双,也许在谋略上,论钦陵比薛仁贵稍胜一筹。可论箭术与马上的单挑能力,论钦陵远远不是薛仁贵的对手。估计整个天下,也几乎无一人能与薛仁贵一敌。

    这些射箭的本事,薛仁贵尽数传给了薛讷。不过经验是一,个人领悟能力是一。薛讷的箭法,只能称尚可,或者比李威好得多。于是让李威下了马,说道:“殿下,试一试。”

    让李威站在山腰间射七十几步外的一颗大树。这个距离只算是中等距离,目标也十分大,难度不算高的。李威也没有想到其他,举起箭来射,依然十发没有一发中。

    这就奇怪了,在东宫箭馆里射箭,不能说百步穿扬,因为李威性子温吞,学东西心就细,侍卫也一个个尽心教导,箭法尚可的。只是力气小,只能拉一拉两石弓,同时也只能拉二十几下。再拉就拉不动了。

    但一百步的箭靶,倒是十有六七中的。

    “殿下,是风啊,想想风的节奏。虽然力气不大,可殿下用的不是重弓,因此箭出去有些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大的,跟着风去走。”

    这倒不是很玄乎的,射箭的高手,不但能敏锐察觉到风的动向,甚至对方向感,都十分好。走路时,连道路的细微的高低曲直,都能立即感觉出来。这是站在地面射箭的,骑在马上,还要感觉马的节奏,对面敌人或者猎物的节奏。这才能提高命中率。因此射箭的比赛全部在室外,除非飓风,一般风向,不会停下来的。

    薛讷也没有想到其他,看到太子打猎的成绩惨不忍睹,才悉心教导的。李威也没有想到其他,若大的朝廷也不会让他领兵打仗的,不过多学一些技艺在身,说不定万一能派上用场,特别是逃路的时候。

    说到底,这是李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