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

    论钦陵数计,有的计策明显地失败。

    比如拉拢党项人,做得太晚,若是前年拉拢也许会有效果,现在想到有些迟了。做得也不错,分配了一些奴隶,还给了一些财物,以及从剑南偷偷地弄来的粮食。还有其他的一些举措。

    若是以前,党项人有可能会受宠若惊。

    然而廓州的麦子一天天地接近成熟,还有太子勾画的那幅美好图案,甚至有可能得到一部分垂涎已久的九曲之地,还有呢,野辞明月被太子妃正式接见,原来不知道,只想姻亲有好处,现在才知道,党项嫁女给太子是多艰难的事,越难才越会珍贵。因此,无论论赞婆使出什么手段,也起不了效果。

    还有的,要时间检验,比如撤出空间,仅占据九曲军与独山军这两个桥头堡,确保河西不失。百姓腾向牛心堆以西。有没有效果,唐军能不能破解,数月后便知。

    但有的起到作用。

    比如粮食,运输成本高,虽然能弄来,成本高,数量少,起的帮助不大。

    可另一个人却起到作用了。

    段夫庆带着三四名亲卫,以及一些财物,潜到长安。并没有急,而是整天呆在茶楼酒栈里,听百姓的谈论。能听出很多有用的消息。然后又矫正自己的发音。他不但会说唐朝话,还会认识汉字。

    长安更是这时候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什么样的人种皆有,***人、新罗人、南洋人、突厥人,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吐蕃人、遥远的大食人与黄发绿睛的欧洲人种。

    但小心为妙嘛。

    过了几天后,了解差不多,开始行动。临行前,论钦陵交待很模糊,主要还是让他见机行事。分析了一下形势,做了一些调整,没有立即散布谣传,也不大好散布。而且事情真相,与他们在军中听到有出入。这个雍王李贤并不是一无是处,不是李贤弱,而是他的那个母亲太强。

    来到雍王府,对门房说道:“麻烦你去禀报你们家殿下,就说想要从初九演变成九五,请他出来见我。”

    这个初九与九五是指的《易》中的爻数。

    只看过三本书,早先唐朝与吐谷浑友好的时候,他叔叔从长城带回来的,一本《春秋》,一本《孙子兵法》,一本《易经》。没有名师教导,只好自学,却学了一些野路子。比如《易》,他没有学到算命的本领,却看到了一些朴素的辨证观。比如《孙子兵法》,如何行军作战的,没有学到多少,却学到了战争与国家的关系。再比如《春秋》,没有学到其中的礼,却看到了一些国家兴亡的因素,其中诸候之间的明争暗斗。

    没有得到真髓,可吸收的全部是实用知识。后来得到论钦陵器重,跟着论钦陵后面做事,又学习了一些本领,将以前的想法一一印证。不能与论钦陵相比,可不古板,不教条,而且最善长的就是权谋与争斗。最少比张大安要强。

    李贤不是想见就见的,因此,一上来就卖了一个噱头。

    门房一看,一个胡人,胡人在长安很多的,不奇怪,一时间没有想到什么初九九五,易经中有这两爻卦象不要太多。但这个胡人说话怎么这么牛气呢?手一挥,说道:“去,去,我们家殿下那有空见你。”

    段夫庆从怀中掏出几片金叶子,说道:“你只将这句话带过去就行,见不见与你没有关系。不过你会后悔的。”

    “我干嘛后悔?”

    “因为你的傲慢,待会儿我让你会感到后悔的。”

    总之,给了金叶子,可说话依然很牛气。

    门房真让他唬住了,肯定眼前之人不是神经病,难道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于是进去禀报。

    他不懂,不代表着李贤不懂,易经中许多阳爻有初九九五之爻。然而最重要的是乾卦中的两爻,初九之爻是潜龙勿用,九五之爻是飞龙在天。但一个乾卦,一个坤卦,不是随便乱卜的,也不能随便乱说的。看到寺庙里六十四卦,在这时候大多数将这两卦藏了起来,以免让人万一抽中,招来灾祸。

    说道:“让他进来。”

    门房刚要出去,李贤想了想,说道:“还是我亲自迎他吧。”

    门房失了一下神,还真迎啊?

    这一迎,李贤又向深渊里滑落了一步。会帮,但段夫庆真有自信心,扶佐他,打败武则天与太子?也没有。只不过最终目标是让唐朝朝堂更混乱,吐蕃好混水摸鱼。熬一熬,吐蕃与吐谷浑生机恢复过来,又可以一战了。这一回论钦陵心不贪,凭借那个太子,与那个裴侍郎,还不是大论对手的。

    “你是……?”站在门口又迟疑起来,一个胡人,就让自己大惊小怪,是不是太荒唐了?

    “我叫李庆之,利州人也,”真名不会说的。

    “请进,”将段夫庆迎到屋中,问道:“刚才我听门房所言,李君所言,我甚是不解。”

    “我来到京城数日,听到许多传闻。就包括几年前的事,与今天一样,天皇天后去了东都,只留太子监国。可是太子做了什么?没有拉拢真正有用的大臣,然后大病了一场。随后,又上书两位公主没有出嫁之事,天后看到此书后会是如何作想?接着得罪了许敬宗,又接着贺兰敏之的事情发作,让天皇不悦。可以说,做了一连串蠢得不能再蠢的事情。但结果呢?”

    段夫庆并没有回答,而提起了几年李威刚到唐朝发生的种种事情,又反问了一句。

    结果自然平安无事,李贤迟疑地问:“是……”

    “无他,因为那时候,太子遇到了两个人,有了这两个人相助,替他想出了种种化解的方法。”

    指狄仁杰与魏元忠。

    更不知曲解到何处,当年狄魏二人固然有相助作用,可是李威自己知道历史的一些走向,主动做了一些回避的举措,这才是真正相安无事的原因。可是内幕李贤不知,这一说,似乎是那么一回事。

    “然而殿下的狄魏在何处?”

    这更是蛊惑之言。有人相助的,可是李贤并没有真正得到大义,又面临武则天的出击,天下间有几人能挡住的。当然,事实他手下确实没有收笼到真正的人才,就是张大安,与郝处俊等人相比,也差了很多的。

    “先生请明言。”李贤一弯腰,行了一个大礼,称呼也改了。

    段夫庆袒然受之,说道:“或者殿下不信,让臣举三例,殿下再想一想。先说太子没有平安逃出来之前,臣在街坊上听到一些事。知道它是真的,虽然百姓说法不一,更多有不实之处。这个不管。让臣来替殿下分析一下,本来这样做,亦无不可。西晋夺嫡时,国家都四分五裂了,况且殿下的作为。换作太子是殿下的处境,也许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殿下是如何做的?以殿下的能力,只要派几名干练心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