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三章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同样是从市里空降到加梁县的干部,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王海景忍不住在心里暗自腹诽了一句,他说的自然就是吕思明和班全志两人。

    吕思明和班全志同时从曲阳市空降到加梁县,虽然一个是常务副县长、一个是常委副县长,职位上是有些差距,但同为县委常委,其实两人手中的权柄相差无几。可是两人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却让两人在加梁县的待遇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不管是出于伪装还是发自真心,吕思明给人的印象就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极少在人前端起常务副县长的架子来。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他,总能在他脸上看到淡淡的笑容。不管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只要是主动和吕思明打招呼,吕思明都会笑着点头示意,偶尔遇到了他较为熟悉的人,吕思明甚至能一口叫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还会主动的停下脚步聊上那么两句家常,让很多人颇是受宠若惊。而且每天下了班之后,吕思明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工作,通常都会到县委内部的图书阅览室去坐上那么一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拘束,可是日子久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而吕思明时不时的也会打开话匣子和大家聊上那么一阵。正是靠着这些笼络人心的小手段,让吕思明在县委县政府的中下层干部中聚拢了不小的人气,很快就融入到了加梁县一干本土干部的队伍中。提起吕思明,大家私底下通常都会说上一声这个人不错之类的话。

    反观班全志,却是和吕思明有着截然不同,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见他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仿佛人人都欠了他五百大洋一样。走在路上也是行色匆匆,看上去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一样。寻常若是见了他,即使是主动提前打招呼,班全志最多也就是抬起头看看和他打招呼的人,然后就会发出一声“嗯”的声音,点点头径直的离开,有的时候甚至是理也不理和他打招呼的人,看上去比县委书记的架子都要大,让人很是不喜。而通常下了班之后,班全志就像是怕见人一样早早的躲进了县委宾馆的房间,很少见他出门参加什么娱乐活动。这样的性格自然不讨人喜欢,所以虽然班全志同样是到了加梁县这么久,可是似乎一直和加梁县本土的干部显得格格不入。对这位常委副县长,大家也是本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除非是有工作绕不过他,否则很少有人主动到他的办公室去。

    即使抛开为人处事的方面不谈,就说工作上两人也有着不小的差距。吕思明来到加梁县之后非常高调,频频到各乡镇、各行局调研视察,俨然是一副要干出一番事业的模样,很快就将手里主管的几个行局给捋顺摆平了,在县政府的势头似乎不必项北京要弱上多少。而班全志同样远远的落后于吕思明的后面,直到现在似乎都没有将他手头的工作给捋顺,他主管的那几个行局的一把手对他也是阴奉阳违,让他受困于乱局之中。也不由得王海景在心里暗自嘀咕同样是市里空降的干部,两人之间的差距着实的是非常之大。

    当然限于王海景身份和地位的原因,王海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思明和班全志之所以受到如此不同的待遇,虽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在内,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和两人身后分别所代表的大佬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班全志身后的罗建文虽然是市委书记,可势头明显是向下走,年纪大了,已经没了再往上跨越一步的可能,甚至是市里已经有了传言,罗建文马上就要退居二线去养老了。罗建文的式微自然影响到了班全志在加梁县的地位。而吕思明背后的市委副书记李大力的势头却是持续看涨,李大力有资历、有能力,有政绩,恰恰又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在市里私下的传言中,李大力已经超过了梅杰,成了市委书记的头号热门人选。当人们衡量一个人的时候,尤其是在官场上,不单单要衡量本人的能力,身后的背景甚至是要比个人的能力还要重要,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一句话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真正的道出了官场的其中三昧。

    吕思明将手里的包往桌上一撂,然后几步走到了窗边伸手推开了半扇窗户,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