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帝国密令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104章帝国密令

    “盟国联合谈判团与苏联外交代表抵达卢森堡展开和平谈判……”

    在报纸上读到有关东西方阵营进行和谈的消息时,林恩已经从洛桑返回瑞士首都伯尼尔。从战场形势来看,苏联军队的心理优势可谓巨大,仅凭西欧三国的陆上防线应该很难阻挡他们的进军脚步,且不说双方和谈的消息是真是假,苏军抵达边境区域后没有立即发动攻势是可以肯定的。只要把1946年夏至1948年夏这两年间的报纸收集起来,人们便会惊讶的发现,盟国和苏联之间能否以和平方式结束厮杀可说是贯穿整个战争时期的热门话题,有板有眼的和谈消息已经出现过多次,那些揣测幕后实情的报道更是多如牛毛。怀着各自的立场与心思,人们一次次对停战寄予厚望,可战线上的平静总是被新一轮攻势所打破。不过这一次,林恩觉得两大阵营之间的交战终于是要结束了,因为西方盟国意识到自己现阶段根本无法打垮苏联,以举国之力奋勇拼杀的苏联人也已经流够了血,它们就像是两个在擂台上打到精疲力竭的拳手,既然规则没有要求他们必须有一个倒下,双方又不愿意接受彻底的失败,言和应当是最理智的决定。

    “狮子和熊谈判能有什么结果?”帝国派驻瑞士的第一情报长官冯.柏宁不以为然道,“是狮子让出鲜肉,还是熊放弃鱼?”

    “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帕特男爵在一旁温温地反驳说,“狮子的草原,熊不感兴趣,熊的树林,狮子不愿去,它们发生冲突的根源是这个世界只有它们彼此能给对方造成致命威胁,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唯有它们有一方彻底死去,这场冲突才会结束,哪怕到时候狮子仍不会进入树林,而熊也不会在草原上生活。”

    男爵的形容是让人拍案叫绝的那种,然而一个是脾气古怪、行将退休的老牌间谍,一个是风华正茂、得失心重的情报头目,出于团结为重的考虑,林恩并没有当面做出任何表示,而是耐着性子将报刊新闻整个浏览了一遍。

    “长官,如果盟国和苏联签署和平协议,那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吧!”冯.柏宁转换话题的角度说。

    林恩点了点头,盟国和苏联的停战并不意味着战火彻底平息,毕竟从挪威传统领地**出去的自由帝国仍未获得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认可。除非苏联把对自由帝国的保护性条款置于停战协议当中,否则接下来盟国方面完全有能力和理由去继续他们在北欧的战争——消灭这股由第三帝国残余人员组建并且实力在不断膨胀的邪恶势力。只要苏联退出了战争,无论自由帝国以何种方式对盟国实施核威慑,美英退让的可能性也很小,甚至可能引发盟国政府及民众对挪威海、纽约、柯尼斯堡三次核爆炸的追溯,而复仇心理无疑人类最可怕的力量。

    因为不知道帝国与苏联之间的密约条款,林恩无从判断苏联是否会做出保护性的尝试,以苏联在政治外交方面的一贯表现,他们永远是看重自身利益而非所谓的信誉和正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盟国的“挟持”,德国总统霍夫-赫尔斯滕和防卫军首脑们跟随盟军部队撤离柏林一路向西,最终辗转落脚在了比利时,原本驻守德国本土的防卫军部队除驻守德国西部的几万人撤入盟国防线,其余部队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致使德国政权出现了类似二战结束后的真空期,对于帝国势力而言这是回归本土的绝佳机会。在苏军进入德国之前,帝**队不可能突破盟军封锁向本土运送大批兵员,如今他们则能够利用苏联占领区的陆上交通设施反向将人员装备运往德国——在外人看来,苏联和帝国的合作简直是养虎为患,却不知政治利益才是决定对立与否的根本要素,而赫鲁晓夫集团能够在1947年掌握苏联政局并且稳住当时的局势,背后的故事足以写成好几本轰动全球的畅销书。当然了,只要利益的天平改变倾斜方向,苏联方面随时可能撕毁密约,甚至反戈相向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帝国势力能否从寒冷偏僻的北欧顺利回归本土进而实现复兴的终极目标,能否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里,苏军的战场表现着实出乎人们意料,若是他们真以闪电的速度跟盟国签署停战协议,林恩也不会感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