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流民安置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如果只是维持四千左右的军队,并且养活本地的百姓,那还不算太过困难。现在的问题是从北面不断南下而来,躲避战乱的流民。

    是安置他们,还是只管几顿饭,打发他们继续投奔他处,对于孟九成来说,是个艰巨的考验。

    而此时,南宋朝廷鉴于蒙古兴起与金朝衰败日益明显,对是否与金和战的问题展开了激辩。虽然宰相史弥远知道金的国势受蒙古侵扰而大挫,只是开禧北伐的殷鉴不远,不敢冒然接受主战者的意见,只是考蟥停纳岁贡,停派使臣而已。

    和战尚未定论,南宋朝廷却仍谨守和约,如封锁淮水,不准归正人南渡,甚至有臣工将南归者“视为盗贼,戮之焚之”,并要求上流制阃之臣,对南来者予以剿杀。

    对此,孟九成感到十分愤怒。中原百姓,亦是原来宋室子民,而南宋朝廷丧地失民,却不思恢复,还把南归之民视为敌人,视为盗贼,封锁淮水,戮之焚之。如此朝廷,实在令人心寒。

    北人苦难,靖康后沦于金人之手,今番奋起抗争,却又得不到宋廷的支持。南宋朝廷已经忘了中原父老原也是大宋子民。是赵家无能,才失地陷民,却只管过着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的日子,早把收复中原忘到九霄云外了。

    再者,南宋朝廷又将南渡归宋的子民归为北人,称为“归化人”,歧视提防,既寒了民众之心,又使很多大才难展其志。

    辛弃疾便是一例,出身山东,少年时起义抗金,南渡归宋后却因是“归正人”而屡受排挤打压。其词也多倾诉收复中原的壮志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的愤慨悲伤。

    此时中原叛金武装风起云涌,宋廷正可加以招纳,利用这些豪杰之士,从事恢复大业。但宋廷显然已经患上了恐金症,或是丧失了进取之心,生怕因此得罪金国,而不愿施以援手。只是袖手旁观地看着叛金武装浴血奋战,却屡遭失败的危境。尽管应纯之、贾涉等地方官员深知边防之重要、宋金的虚实,屡次上书,却依然不得采纳。

    愤慨归愤慨,但从南面传来的这个消息,却使很多流民裹足不前。也逼着孟九成想办法给予安置。

    当然,流民中有精壮青年,有各种工匠,有读书识字的,如果能安置得当,对于综合实力的增强是大有帮助的。

    “流民登记入籍,按照职业特长组建工匠营、工兵营……”

    “垦荒补种,开十亩奖励一亩免税田……”

    “养殖捕捞,利用河流众多的特点,多养鸭鹅,有组织地打鱼捕虾……”

    “以工代赈,筑堡建寨、兴修水利、疏浚河道、铺桥修路、建造营房仓库……”

    “发出消息,外地能运粮前来者,五倍价格支付……”

    “粮食实行管制,大户囤粮不得超过五石,违者重罚……”

    “禁用粮食酿酒,违者重罚……”

    一道道命令下发,公之于众,实施的效果如何,既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