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蓬莱宫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显庆五年十月,李治在东都突然病倒了,病情是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武后立即召来尚药奉御、侍御医、主药、按摩师等前来诊治。

    诊断结果是:李治从小生活在太极宫,太极宫地势低洼,四季潮湿,夏天闷热,长期揪湿的环境使李治染上了风痹,所以会有关节疼痛、头脑麻木和眼睛暂时失明的症状。

    要治疗这种症状,必须改变居住环境,长期居住在比较干燥凉快的高地上。侍御医开了治疗风痹厥痛的方子,主药配药熬制成丸子,送给李治用菖蒲酒服下。

    武后劝李治长期住在洛阳,李治表示自己从小生长于长安,喜爱长安的风土人情,等病情好转后还是要回去的。

    武后问:“陛下目前身体抱恙,无法视朝,朝廷已经定下远征辽东的大计,调兵遣将、筹措粮草,内外军政大事怎么办?”

    李治答:“朕已经宣布暂时停止朝参,百司奏章由中书送到贞观殿。”

    “妾去看看。”武后转身出门,乘坐芳辇前往贞观殿,进殿一看,奏章已经堆压一人多高,于是返回道:“百司奏章已经积压如山了,怎么办?”

    李治叹息道:“怎么办?朕看不清文字,不能阅卷。弘儿还小,不能代劳,就放那儿吧!”

    武后焦急道:“国事不同家事,涉及亿兆百姓,戎马倥偬,关系国家安危。国不可一日无君,无君必乱,家不可一日无主,无主必衰。”

    李治忽然从床榻起身道:“为今之计,只有请娘子出山代劳了。娘子精神健旺,博学多才,精通文史,明敏善辩,可以担此重任啊!”

    武后道:“为了国家百姓,妾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到贞观殿批阅奏章,解决积压如山的问题。

    李治休息了两天,服风痹丸,饮菖蒲酒,眼睛渐渐可视了,凌晨起身乘辇到贞观殿看看。见武后仍然在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积压如山的奏章已经处理了一大半了,不禁点头微笑。

    张内侍说:“陛下,娘娘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

    “哦?”李治惊讶道:“真是朕的好当家呀,她的身体、精神都很棒,朕早就知道了。听说秦始皇每天要看竹简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以皇后的工作量,一天恐怕看了二百斤吧!呵呵,走,回宫。”转身又回去了。

    等到傍晚,武后熬不住睡着了,李治再来贞观殿抽查已批阅过的奏章。上面秀丽的红字,十分悦目,抽查了二十本奏章,处理意见竟然都很称旨,李治大喜,从此放心地把国家政务委托给皇后处理,不再担心因病耽误国事了。

    第二年二月,李治的身体基本康复了,这时候收到几个描述吉祥的报告。益州报告说天上乌云翻滚,突然看到一条银龙出入其间;绵州报告说从高山上往下望,看见湖泊蜿蜒曲折,犹如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游走在大地上。

    李治大悦,于三月一日朔日,改元龙朔,在洛阳宫城门楼上摆宴,招待朝臣和外国使节,并和宾客们一起观看左右屯营将士新近编练的舞蹈《一戎大定乐》,为远征辽东壮胆造势。

    四月三日,帝后移驾合璧宫,处理军政事宜。调遣苏定方、契何力、萧嗣业、任雅相等将领讨伐高句丽。

    李治计划明年回长安,武后建议在长安城高地上新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以保护皇帝的身体健康。

    李治当然没有意见,顺水推舟将此事交给武后去办。武后立即召集许敬宗和工部尚书兼将作大匠阎立本商议新建宫殿的事,许敬宗建议在长安东北的龙首原宫殿旧址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得到阎立本的赞同。

    武后展开长安城地图和老臣们一起仔细研究,决定把皇帝听政的主殿和休息的寝殿都建筑在龙首山高地上,以避免太极宫揪湿的弊病,保护皇帝健康。

    低洼的地方引龙首渠入注成湖泊,湖泊周边地势低平的地方修建后妃寝殿和斗鸡台、跑马楼等。

    宫殿的设计交给建筑书画世家阎立本完成。阎立本即日启程回长安,到龙首原实地勘察,绘制地形图,遵照武后的要求精心规划设计,每设计好一座宫殿就派六百里快马将设计图纸飞报帝后。

    李治也是一位书画家,看得懂阎立本的设计图纸,每有奇思妙想就提笔在图纸上描绘更改。

    比如南城门参照承天门样式设计,李治嫌小,将东西加长,南北加宽,门道加宽,马道加长,两侧城垣上增加对峙的阙楼,门前南北大街的宽度大大超过朱雀大街,把永昌坊和翊善坊分割为四个小坊。

    主殿参照太极殿设计,李治将它改得面目全非,殿基加高至十五米,两侧修建翔鸾阁和栖凤阁,两阁之下有盘旋而上的二条斜坡花砖阶道直通主殿门,远望如龙的尾巴。殿前广场能容纳几万人,龙尾道前不远有殿前渠道,渠道上有三座木桥。

    李治修改图纸的灵感来自武后做的一个梦。原来武后白天看了阎立本的设计图,回忆起龙首原游玩的情景,到晚上就做了一个梦。

    梦见海面上飘浮着柔曼的轻纱,武后身轻如燕,顺着海风飘忽而上,飘向远方的海市蜃楼寻仙访药,海市蜃楼看似很近,实际上遥不可及。

    突然云散雾开,三座仙山由近而远直到天际,武后站在巍峨峻峭的红褐色山石上,看见山巅上矗立着一座七层高阁,阁下有巨大的炼丹炉,香烟缭绕。这时,海上日出,红光穿过云海洒在潋滟的海面上,光色变幻万千。

    武后伸开衣袖,御风飞翔,见蓬莱仙山和瀛洲之间的海上有一泓碧池,象一个蓝洞,深不可测!

    “这难道是龙宫入口处?又或是定海神针插针处?”武后正想着,忽然看到清澈的海水里海带飘摇,摆出了“太液池”三字。

    从云海中飘来鼓乐声,隐约间有仙人举杯,乌龙出入。武后长啸一声,掠过浩荡碧波,飞向天际缥缈的彩霞,但见方丈仙山形似卧佛,在其腋下有一块三十丈高巨石,轮廓犹如如来佛。山上有贝阙珠宫,山下有鲸鲵。

    飞入彩霞,云海渐散,有一座宏伟的宫殿若隐若现,高耸的城门楼好像有“丹凤”二字,城门后是宽阔的广场和崔嵬的主殿,匾额上露出“含元”。由于飞行惯性,武后来不及细看,一飞而过,只记住了琼楼玉宇的分布位置。

    欲待回身细看,不料突然从高空坠下,武后身子一沉一惊,睁眼醒来,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经从凤榻上滚落。侍女花林、流霜急忙过来搀扶,惊问道:“娘娘、娘娘,怎么啦?”

    武后笑道:“没事、没事,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重新坐在凤榻上细细回味梦境,然后说:“走,扶本宫去见陛下。”

    武后将梦中所见一一说与李治听,李治微笑点头,茅塞顿开,灵感泉涌,将阎立本的设计图纸信手改来,竟然都与梦中仙境相符合。

    到年底,阎立本完成了宫殿整体布局图,送到东都。李治对武后说:“宫殿旧址太宗当年命名为大明,寓意我大唐国势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似乎可以沿用,娘子以为如何?”

    武后起身抚摸李治的双肩说:“因循守旧是改革者的大忌,大明寓意不错,但新建宫殿是为了九郎的身体健康,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国势再强而国君病弱,又有何益?妾以为蓬莱仙山寿与天齐,新建宫殿晃如人间的蓬莱仙境,何不命名为蓬莱宫?寓意万寿无疆,一人寿昌,万国承赐!”

    李治转身抱住武后亲嘴道:“还是皇后贴心!就按皇后的意思办。”然后从斑竹笔挂上取下紫毫朱笔,在宫殿整体布局图上题名“蓬莱宫”。

    接着下令全国征集盘石匠、木工、瓦匠等能工巧匠齐聚长安,征发民夫到荆州、扬州等盛产栋梁之材的州府山林去砍伐木材并转运到长安。

    一时间,操斧执斤的民工达到一万人,他们渡河涉沙,进入深山老林,从一千棵树中选择一棵可用之材进行砍伐。

    斧锯之声坎坎上达于青云,砍倒的树干势动连崖,拉风碎雷,滚下山谷进入长江、汉水、大运河和淮河,大量木材羽叠鳞萃,随着水流而下,转运至黄河、渭水,最后堆积到长安以北的龙首原上。

    龙朔二年三月五日,帝后率文武百官从东都启程还京,沿途参观了蒲州和同州,州官向帝后进贡了毡裘、扇、红枣、凤栖梨、麝香、凝水石等土特产。

    经过二十五天,四月一日,帝后才回到长安。

    武后已经怀孕多月了,肚子隆起,仍然不顾辛劳和李治一起乘坐四望车,在阎立本、司农少卿梁孝仁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长安龙首原蓬莱宫建设工程。

    梁孝仁指着堆积如山的上好木料说:“修建宫殿的材料已经准备齐全,能工巧匠汇集长安,分居在各坊馆舍,临时宿舍帐篷也已搭好,只待陛下一声令下,即可开工营建!”

    李治连连称善,要求阎立本、梁孝仁指挥工匠严格按照改定的图纸进行建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争取建成世界第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