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七章 高低搭配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一场对抗演练结束,双方的成绩是“一比一”,归来的战机轻盈降落到了基地跑道上,飞行员们下机后彼此握手、互相致意,以维克托身份活动的龙云还掏出水笔来,给两位paf飞行员签了名——哦好吧,其实他的僚机也一样过来要了签名,然后各自回作战准备室脱掉飞行装备,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汇合。

    天空中的对抗已经结束,地勤人员的忙碌则刚刚开始,中苏双方的机械师开始检查战机状态、测试各子系统的情况;机务人员也连接设备、读取飞行记录仪的数据,为后续的一系列对抗分析与研究做好准备,毕竟这是歼-10和ig-29的首次对抗,同时也是“猛龙”自量产装备paf后的第一次亮相。

    “猛龙”与米格的对话,龙云完成的相当轻松,他在休息室里坐了一会儿、和驾驭僚机的vvs上校闲谈,说话间,还问起一些近j年的中苏军贸情况。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询问,换成一般人士,多半会引起同僚的警觉。

    的确,作为红空军的资深飞行员,而不知道一点国产战斗机外销的情况、尤其是关于远东盟友的大生意,简直就不可理解;不过既然是“死神”开口,上校当然毫无怀疑的知无不言,龙云也知道了一点情况。

    果然,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况差不多,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进一步续签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之后,与苏霍伊设计局一样,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也在八十年代末期向中国推销过ig-29战机,不过paf的考察团却“完全被su-27所吸引”,加上一些技术层面的考量,最终确定了大批进口后者,米格局的ig-29虽然在东欧和亚非拉等传统地区热销,却没拿下规模最大的远东订单。

    这一情况,龙云很早以前就知道。他同时也清楚中国军方这样做的原因,主要还是认为在国土广袤、军备有限的情况下,更大、更重也更远的苏霍伊明显比米格更好用,而且ig-29高度依赖的gci系。中国也没打算部署,选择su-27就是一件顺利成章的事。

    至于另一种理解,在网络上曾经也颇有市场,就是“军方认为‘十号工程’可替代ig-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