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暗影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暗影

    “化文先生,现在离蓝玉回京只有月余时间。我想见见那个人,有些细节还需讨论一二。”在一处偏僻的凉亭里,陶希言开门见山道。

    胡从宪看了陶希言一眼,将手里的茶一饮而尽道:“好的,惜辞,你听我的消息吧。”说罢,他便站起身来离开了凉亭,随着那一日的时间越来越临近,胡从宪和陶希言的会面是越来越少,就连江南学派最爱召开的赏风玩月的诗词会都少了许多。而这两月大明的注意力也被其它事情吸引过去了。

    首先是大明最新研制的飞剪帆船“彩虹”号从美洲大陆带回来满满一船的黄金白银,除去它船上的货品引人眼红,激起了更多大明人踏上了通向那片“伸手一抓就是金沙”的大陆的冒险之旅,更重要的是彩虹号飞剪式帆船刷新了大明创造的“世界纪录”,它从上海港起锚,用了二十五天时间横渡太平洋,来到了美洲大陆最大的海港-狼牙港,在那里待到了顺风期后又花了二十二天时间回到了上海港,这意味着太平洋这片广袤的大洋在大明快船面前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障碍了。

    接着是大明海军第五舰队在锡兰洋屡战屡胜,歼灭了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的水师主力,随后的数万登陆部队在锡兰岛登陆,帮助僧伽罗人横扫全岛。在强大的攻势下,大食人、泰米尔人纷纷逃离锡兰岛,最后岛上最剩下僧伽罗人和大明人了,而大明在锡兰洋最大的海军基地-芒果港也正在火热建设之中,数以万计的工匠、百姓正向那里涌去。

    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消息是阿瓦国终于亡国了,而在长达数年的消耗战中,云南土司的实力在与阿瓦国和白古国残余势力周旋中损失殆尽,当二十新增援的明军赶到云南和阿瓦国时,他们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只好乖乖地服从王化,实行改土归流。

    大明百姓看到的都只是邸报上的报道,就算这过程中发生如何惊天动地的艰险,也只是当评话看而已,不过他们还都乐意看到这些好消息。

    过了两天,陶希言接到胡从宪的消息,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南京城外的白云渡,登上一艘小船,然后在犹如蜘蛛网的河荡水道了转了好几个圈,这才来到秦淮河中。

    这里云集了数以百计的船只,“水上酒馆”是南京百姓和官兵最喜欢来的地方,这里有文人名士喜欢来的“绣船书院”,有商贾富人们一抛千金的“锦船琼楼”,也有一般百姓消费的“堂船”,更有可以纯粹喝酒的“幡船”。站在这里,你只看到船和人,却分不清谁是谁。

    陶希言登上一艘不大不小。丝毫不起眼的船。

    走进船舱里,陶希言首先看到胡从宪端坐在桌子前,而另一个人则隐蔽在隐僻暗影处。

    “惜辞,快请坐。”胡从宪笑着说道。

    坐到椅子上,陶希言已经看清了那人的面目,“原来是你。”

    “惜辞是不是很惊讶?”

    “不,应当如此。”陶希言不动声色道。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惜辞就是这种泰山崩顶面不改色之人,此前种种都是他一手策划的,有他在,老兄大可放心。”

    “我能来这里,自然是对陶先生放心。”从暗影处透出来的声音虽然平和,但是充满了苍劲之力。

    “你真的有把握吗?”陶希言直接问道。

    “动手的手是跟了我二十来年的心腹,绝对可靠,这十余年来,他的全部心血全部花在练枪法上,绝对的百发百中。”

    暗影的人顿了一下又说道:“这次用的是靖康庚式步枪,在一百五十米里绝对可以一枪毙命。如果用零九式把握性更大,刺杀范围也更广。但是零九式现在全部集中在大内亲军,不好弄。就算这支靖康庚式步枪我也是费了力气才算不让人发现,而且只能外出一天,太久就麻烦了。”

    陶希言对大明的装备多少了解一些,靖康式步枪是大明标配步枪,尤其是靖康戊式和庚式,一个是步兵标配,一个是狙击手标配,与靖康乙式完全不同,杀伤力和精准度都要高许多,控制也非常严格,不比靖康乙式和短铳,但是那两种枪用来刺杀就必须使用类似肉搏贴身方式。

    “那好吧,刺杀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时间就定在蓝玉回京,那位出城相迎之时,具体时间地点我们不管,我们只管其它善后的事情。”

    “好,就这么定了。”暗影中的人也是快言快语道。

    “好,让我们满饮此杯,以明心志,为襄大义,刀山火海,在所不惜!”胡从宪提议道。

    三人当即举起手里的酒杯,各自饮尽,不过在酒杯到嘴边之时,三人的眼睛里都闪过不一的表情。

    在外面一片喧闹嬉笑之声中,陶希言悄悄地登上那艘小艇,在红灯绿影之中离去,又过了一会。船舱里只剩下胡从宪一个人,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里,手里拿着酒杯,呆呆地看着前方,不知在想着什么。这时,旁边船上歌伎的歌声传了过来:“非吾不复顾家,忠臣事君,有死无二,岂不闻古人有歌曰,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

    胡从宪听得直入神,这是新昆曲《李忠愍传》里的曲目,讲得是前宋靖康初年,太学博士李若水虽然受命前去与金国议和,但是却劝阻钦帝议和,言议和不可行,宜申饬守备。可惜两帝不听,落得家破国亡的下场,最后李若水在敌营中怒骂金国君臣,慷慨赴义。

    “臣效死兮,死亦何愆?”胡从宪喃喃地念道。两行清泪慢慢地在两颊流下,过了许久,胡从宪才慢慢回过神来,传令船家随从起身离开这里,经过一处“幡船”时,里面传来一阵豪爽的笑声和喧闹声,一听就知道是些武夫粗人在里面喝酒,只是不知是陆军还是海军。

    这时,一阵洪亮的声音传来:“来,兄弟们,举起手里的酒杯。为了大明!一切荣耀归于大明!”如雷的应声骤然响起,差点将幡船的棚顶都掀翻了。

    “大明,国家,民族,哼”胡从宪冷笑道,“这大明还不是你刘家天下!”

    当胡从宪的船远去无影时,一艘小艇从僻静处转了出来,船头上站着的正是陶希言,他看看远处,心中暗暗言道:“一个洛阳儒生,却成了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